小編對于馬云的演講總是情有獨鐘,一方面呢,是因為馬云的長相打小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覺他長得非常特別,跟IT的形象真的是太相像了,自然就十分好奇;另一方面呢,馬云的演講本身很特別,具體的特別之處是十分模糊的一個印象,但深刻確實是十分真實的,關于其給我演講方面的啟示小編想單獨成章,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只想談談其內容本身對我的啟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小編今后的個人發展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2017年6月9日,馬云受邀出席著名的紐約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演講,大廳容量800人,票價250美元,最終,1200名商界領袖到場聆聽,不少人站著聽完全場。6月21日,馬云來到底特律,直接面對美國小微企業主演講,他們本準備賣1000張票,票價仍是250美元,結果3000人入場。
底特律是美國傳統的“汽車之城”,“藍領工人”遍布,是什么讓他們對這場演講趨之若鶩?新華社海外版近日制作一部小紀錄片,解答了這一疑惑。原來,今天的底特律早已不是當年的汽車城,也再不是08年經濟危機后的“空城”,當地很多“下崗再就業”的原汽車工人和工程師,已經把這里變成了一座小微企業之城。而馬云1999年創辦的阿里巴巴的宗旨正是幫助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在網上做生意,這正是這座古老的汽車之城所需要的希望之光,這里的人們希望傾聽馬云是如何實現這樣一個過程的,這也正是這場演講的背景,于是這場轟動全場的演講正式拉開了序幕。小編對于這場演講聽了不下五六遍,于是就想寫下一些文字,記下其中具有啟發性的一些意見。
若干啟示
馬云提到了他在美國西雅圖時期看的一部電影——《阿甘正傳》,給他有很多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keep on running,而正和小編的價值觀不謀而合。小編對于這部電影的主人公阿甘也是十分的推崇備至,將其當做事業、家庭、發展、愛情等方面的榜樣,最熟知的就是阿甘的始終奔跑:如果可以跑,為什么要走過去呢??這就是阿甘身上最為可貴的精神之一,在他的腿脫離擔架的那一刻起,阿甘做任何事情總是全力以赴地向前奔跑,最終電影本身也讓這一元素充滿了傳奇的意味,阿甘因為能跑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每一次看這部電影總是帶給自己不同的體驗。就像電影里說的一點: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on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所以,我們只能選擇:keep on going。
馬云一直都是代表阿里巴巴來發表各種言論的,而阿里巴巴是為了幫助成千上萬的中小微企業做生意而存在的。其中,馬云告誡底特律的人們要保持專注,不要總是更換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不要總是有很多很多的目標去實現。小編看到這一點時,感觸很深,在過去的某一段時期,總是覺得自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總是覺得自己有能力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事實上最后小編很少有能做的很好的一項,大多都是淺嘗輒止,甚至當初設下的目標都只是留在了紙上。后來的實踐經驗和閱讀過程不斷地糾正小編這一根深蒂固的壞習慣,開始讓我明白,保持專注是做任何一件事最為高效的基本原則,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還想著其他的事情,那么這樣的一個死循環就開始了,最終很可能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也是個人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則。因此,當小編再次看到這一點時,印象很深刻,同時也回想起喬布斯斯坦福演講的結尾語: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在面對時代變革的時候,很多的中小企業對于一項決策總是顯得十分的猶豫,馬云對此評論道:不要害怕失去,你已經一無所有了,還害怕失去什么呢?真正害怕的是失去機會。這樣的一句話對于小編來說早就不是很陌生,只不過這樣的話也反映了一個至深的“矛盾現象”:越是一無所有的人,越是害怕自己會失去所有;越是擁有很多的人,就越大膽地進行各種嘗試。這樣的一種現象讓小編很是不解和困惑,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真是很需要勇氣的。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后,小編認識到:你越是害怕失去某樣東西,從你害怕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失去了。也就是說,你害怕失去什么,最后你一定會失去這樣東西,因為從那一刻開始,你所有的心智模式都已經發生轉變了,那么你接下來的行為都是為了失去做準備的,不僅你自己如此,外在的環境也會“迎合”你,變成你“害怕”的那一種情境,最終失去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再次從一個公眾人物中聽到這一點時,感同身受已是必然,更覺得深刻,這也給我勇氣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再害怕失去,足夠渴望,然后無所畏懼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需要去擔憂嗎?
在馬云身上的故事讓小編再次認清這一點,感受是前所未有的深刻,請允許小編稍微敘述一下馬云的故事。1972年,尼克松訪華,地點就在杭州,那個時候馬云8歲,也就是從那個時刻其,杭州成為了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也就是在那一個時刻起,馬云認定了學習英語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也跟他堅持無論如何都要上大學是有很大的聯系的。于是,在當初那個年代的中國,馬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毅力去學習英語,起早貪黑地去有外國游客的地方跟人交流,最后馬云英語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后來,馬云如愿以償地進入了杭州師范大學,請記住,當時八九十年代能夠進入一所大學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了,之后馬云留校任教,之后馬云獲得去美國交流的機會,之后馬云見識了因特網,之后開始創辦阿里巴巴,之后馬云成了現在的樣子。當小編開始把馬云這樣的一個過程連接起來的時候真是震驚極了,馬云在年少時的眼光,學好英語的毅力,不畏懼失敗的決心,這不正是他全力以赴地追求夢想的表現嗎?他今天的成就正是他當年的巨大回報,應該說,馬云的成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小編而言是一個極好的案例,也正像喬布斯所說的那樣:生活里的每一個片段都像是一個又一個點,當你向前期待未來時,你是無法將它們連起來的,但是當你回想起來時,那些點就都連成了你人生的一條線。
5.spending more time in the future
之前小編在看書的時候,了解到李嘉誠每天總是花80%的時間用于研究未來,看到這一點時小編真是非常受啟發,像李嘉誠這樣一個人,擁有諸如長江實業那樣的大產業,還孜孜不倦地在學習,在研究自己的未來,再想到自身,總是有太多的時間用于無用的社交上,總是用少的可憐的時間用于研究自己的未來,真是自慚形穢到了極點,無怪乎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了。毫無疑問,當今我們正處于一個時代變革的時代,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如火如荼,這些高新技術的發展毫無疑問地將沖擊整個制造業,屆時給社會帶來第三次世界變革,小編相信這不是危言聳聽,只是“審判”的那一刻還沒有真正到來而已,它只是在路上。馬云還再次提到務必改革我們的教育體系,鼓勵創新,去學習那些機器所做不了的事情,只有變得具有創新性,我們這一代還有下一代才能生存。盡管聽起來有點兒言過其實,不過這足以給小編敲響警鐘,告誡小編再不能放縱自我,要抓住時機不斷地更新自我,轉換思維,認知升級,變得更有創新性,跟上時代的發展,學習互聯網,將自身的發展與互聯網牢牢地結合在一起。不過客觀地來說,這一過程是漫長的、艱難的、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要有始終奮斗不息的精神,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小編想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
最后是一些題外話,小編今天和師兄們聚餐,出于同門之間的感情培養,還有因為是首次,已經很有醉意,但是這樣的一種模糊的意識下,腦子里總是放不下已經聽了五六遍的這篇演講,便覺得十分有必要用文字將之寫下來,督促自身,不要懈怠,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