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捷弄出文獻綜述的方法——找到學術牛人和他的文章
寫文獻綜述的困難之處
文獻綜述是寫論文中最讓人頭痛的問題之一,其有幾個麻煩之處需要克服:
- 不知道該搜集那些方面的文章
- 搜集的文章一大把,不知道閱讀那些
- 不知道研究的領域有那些牛人
- 文章閱讀和提煉內容的過程很難同步進行,對寫文章貢獻不大
我們換一個思路,既然目的只是寫一個文獻綜述,那就只看影響最大的那群人的文章,然后在那群人的文章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一、怎么找到牛人
1.只搜索期刊,現在有CNKI很方便,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寫出文獻綜述,就要在最少的時間內閱讀,提煉最多的文章,顯然專著和博碩士論文是不合適的。用學術期刊搜索,過濾掉除了核心以外的文章是不錯選擇。
2.遇到一些關鍵詞,文章很多,就需要找出最有名的人寫的,影響力最大的文章。這里有幾個方面:
用引用率來衡量。
看主要的發表刊物,涉及到對領域內刊物水平的排序,這里主要考核的是期刊的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
期刊評價重要指標之一。亦是《SCI》選刊原則之一。某期刊在指定統計年份前兩年內發表的所有論文在指定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在指定統計年份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來源:科技編輯大辭典
- 發表的人怎么樣,可以點擊作者名稱,主要看教授的,他們才有可能做評委,在CNKI學者圈里面,可以查找并關注他們,H指數高的學術成果也更多,并且能看到他們發表的所有文章。這是我找到的旅游博導,用這個博導名單就可以把大牛們找出來。
H指數:H-index,又稱為h指數或h因子(h-factor),是一種評價學術成就的新方法。h代表“高引用次數”(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員的h指數是指他至多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數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成就。一個人的h指數越高,則表明他的論文影響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數是20,這表示他已發表的論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論文總共有20篇。生物學家的h指數都偏高,表明h指數就像其他指標一樣,不適合用于跨學科的比較。
二、怎么下載牛人的文章
既然我們不從關鍵詞找文章,從牛人中找文章,現在的搜索顯然不支持這么做,但還是有辦法,下面就是如何從牛人中找文章的方法。
1.在學者圈里面關注領域里面最牛逼的學者(從該領域博導里面找)
2.用導出功能,把他發表的文章全部導成word
3.把所有學者的文章全部粘貼在一個word文檔里面
4.搜索關鍵詞、作者名字就可以任性地在word文檔里面找了
5.找到題目,下載閱讀
6.這些導出的資料,同時也是最好的參考文獻庫
從大牛寫的文章里面整理文獻綜述,能保證含金量,如果碰巧作者是評委,也是一個加分項目;這樣做一次,參考文獻也夠用幾年了。
怎么用這些文章做出文獻綜述
即使是采用了關鍵詞+牛人的方式,也是不可能把所有文章都看完的,需要采取一些技巧。
1.自己的分類要清楚,在文章的主題下還有許多分支主題,需要找到這些分支主題的關鍵詞,然后按照分支的關鍵詞對相關的文章分類。
比如:鄉村旅游這一研究領域下面,還有“社區參與”“公共服務”“文化保護”等分支,這些分支就是綜述里面要列舉的東西。
2.看文章的摘要;摘要看不明白才看文章的理論,方法,結論;用一到兩句話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3.分支需要有主干支撐,雖然說這樣可以很快弄出來一個綜述;但如果沒有邏輯體系的支持,就會顯得非常亂,取舍就相當重要了。
其實,這樣有投機取巧的成分,但沒有辦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把樣子做象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