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爸爸媽媽們一個問題:孩子是誰的?也許有人會質疑“這還用問,孩子當然是父母的啦!”
“一個媽媽的成功就是讓你的孩子成功的離開你。媽媽最終要放手,最終要讓他走向自己的世界,成就他自己的人生,這正是母愛最偉大的地方。所以你的孩子是誰的?
其實,他是他自己的。他只是經過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但他并不是被我們占有或是擁有的。”
這是楊瀾在一檔節目中說的一段,它也很好地詮釋了一道理: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
01 放手,讓孩子擁有嘗試的權利
我兒子幼兒園時學輪滑,當時在學校的辦公樓前有一塊水泥地,開始時,我一直扶著他,但是我的節奏跟不上他輪滑的速度,一直這樣練了一天,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第二天,我給他帶了兩層護膝,衣服也穿了個耐磨的衣服,頭上帶好出頭盔。做好準備后,就放手讓他自己滑,沒滑幾步,果然一個趔趄摔倒了,因為準備工作充分,大抵上摔的也不疼,但他的眼淚還是止不住的流了出來,這時正好放學時,幾個小同學,看到他摔倒了,發出幾聲咯咯的笑聲。
這時的兒子,倔強的爬起來,擦了擦眼淚,又練起來,后來,讓他吃飯,他也倔強的不吃,說一定要練會了再吃。就是那天下午,他學會了輪滑。其實,這次放手的經歷,不光讓他快速學會了輪滑,而且讓兒子體驗到了:敢于嘗試帶來的喜悅,體會到了:成長的路上,不要理會別人的眼光。
孩子們往往比大人想象的堅強,大膽放手,讓他們大膽嘗試,只有嘗試,經歷過,他們的感受才深刻。
02 放手,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學習的格局》中講到卡普爾教授研究得到,無效的成功,有效的失敗。
有效的失敗,就是家長要能容忍孩子出錯,才能讓孩子從錯誤失敗當中收益。
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他不檢查,不防家長也不給他檢查,等第二天發下來時,讓他看一看刺眼的×,他也會惋惜因為小數點的點錯導致整道題出錯,也會因此痛恨自己的不認真,也會因此分析原因,總結方法,因為每個孩子的本性都是向往優秀的。
這樣比你給他講出正確的結果,他要印象深刻的多。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適當放手,犯錯,讓他承擔責任,是最深刻的教育,也是最有作用的教育。
03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
前一段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送他兒子去上大學的事。她說:“看到一幕,讓我內心很是感嘆!”
原來,她和兒子領好被褥回到宿舍后,她和兒子一起慌忙地套著被套,可是同宿舍的其它三個孩子抱來被褥卻堆放在床上,自己卻在一邊像個沒事人一樣,她問他們怎么不趕緊套上被套,孩子卻支支吾吾地說:“從來沒有套過被套,不知道怎么套,等父母一會過來了再套。”
這已經不是大學生不獨立的一個例子了。經常看到這類報道:大學生臟衣服要郵寄回家讓爸爸媽媽來洗?考上大學只知道學習,卻不知道雞蛋如何剝皮?
難道,這就是我們想要培養出來的孩子嗎?為什么這些孩子擁有豐富的知識,卻沒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做家長不得不反思。在生活中,不要只重視學生,也要孩子參與到生活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小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人格。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都替他干,替他做主。要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們擁用嘗試的權利,在嘗試中有試錯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獨立,讓孩子成長的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