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水的木桶是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限制,該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稱“短板效應”)。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其加長才行。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稱“短板理論”。
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
木桶定律是要求組織、企業或個人去彌補自己的短板,但是時值今日,我們更需要的是長板理論,而不是短板理論,是需要比長更長,比大更大的優勢專業產品了。從個人、組織、企業來講,我們都更需要核心競爭力,需要專注、需要不可替代,需要不斷拔高長板,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力(不可替代或難于替代)
如果不是IOS,iPhone 7 我一定不會買!
這幾天,iPhone又一次再吐槽中脫銷了,是的,脫銷了,網上細數iPone 7確實也沒有太大的亮點,雙攝,已經有幾款手機具備了,而且外觀,也不出眾,凸起的攝像頭,是處女座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但是正因為IOS這個長板夠長,我們不得不忽略了iPhone的其他短板。
那么,如何才能極具長板呢?簡單,單品爆款,在某一領域,某一產品方面,做到極致。
比長更長,才能比強更強!
打造自己能力的爆款 將自己打造為爆款
互聯網營銷有個思維,叫做“單品爆款”,品類不用太多,集中全部精力做到極致,就能脫穎而出。
作為自己唯一的單品,我們也需要集中有限的時間,把自己打造成“爆款”。
碎片化年代,我們的注意力極容易被誘惑、被分散,而一項核心技能,需要10000小時的訓練。這一萬小時你要分10年才完成,就是線性增長;而你專注了,就有可能指數增長。
生命中浪費時間,虛度光陰,不能集中精神的大坑:每天我們大多數人通過微信微博大概就是了解了明星結婚離散、朋友吃喝玩樂、同事加班工作等一些可有可無的信息,沒有一點實質價值。信息量過尤不及。我們要成為某一專家,要打造爆款,就需要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資源,專注一件事,布好一盤棋,做好一個閉環,才是在垂直領域做自己的單品爆款,才有個人能力的提升。
舉例來講:產品方面,iPhone 只有一款,而且以數字全名,卻銷量全球最好,而其他手機,機海戰術,卻銷量平平,最近大紅的藍綠(OPPO和ViVo)也都分別只做R9和X7。
個人方面:Papi醬、羅輯思維等都是將本人打造成了爆款,在專業領域做到極致,才讓大家認可,如果Papi也去彌補短板,弄個網紅臉,而不在內容上深挖,也許我們永遠不知道有個Papi.
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值錢
最近大熱的斜杠青年,大部分就是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在某些專業領域浸淫多年,才造就了自己在其他專業的優秀,正所謂“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他(她)們利用每天不多的業余時間,專注于一件事,積累之后,便在該專業成為了一名專家。主要是作到
精力充沛
精力是保證一個人專注于一件事的前提,精力充沛不僅僅是體力,還主要在于精神面貌,說到這,不僅讓人想起昨天因抑郁而離開我們的喬先生,如果他能找到自己工作之外的一些樂趣,在斜杠上多花功夫,也許就能想得開一些。一個人,要想形成自己的長板,而區別開其他人,精力充沛是前提,是保障。
專業專注
專業專注于某一件事,在現代社會真的很難,我們從小便又是學球,又是學畫,又是學音樂,而事實上,在專注這一塊,我們學一件事,要先作到精,先做到這個群體的前列,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才能成就自己,古人所講,“360行,行行出狀元”,其實就是指,只要你在某一個行業內專注,依然是受人尊敬的專家,比如:
出生于中國的“二戰遺孤”新津春子在日本羽田機場做清潔工21年,成為“日本國家建筑物清潔技能士”,培訓了700多名員工并參與電視節目、出了自己的書。春子可以對80多種清潔劑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也能夠快速分析污漬產生的原因和組成成分。
行動迅速
要提升自己,讓自己“Bigger than bigger”,還要看行動力,很多人,想一想,等一等,看一看,時間便過去了,再好的想法如果只停留在想法,也只是想法,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快是一門學問!
持之以恒
日本暢銷書《原來這樣做才有效》指出,人們之所以無法持續做某件事,并非因為個人“意志薄弱”、“能力差”或“個性懶散”,原因只有一個:“行動沒有焦點”。因為短期內難以看到興趣給你帶來的巨大投資回報,所以很多人都不能堅持。
這個時候就需要大目標與小目標結合,比如,先賺一個億,當然是開玩笑了,是要定自己能達到的混入目標,逐步分解來實現。就跟跑馬拉松一樣,其實6個小時42.195公里,很多人都能達到這個配速,然而關鍵在于,你能否堅持!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發現你的優勢,將它做到極致,你就是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