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聲的告訴你:還差三個小時,就到交作業的時間了,我的文章一個字還沒有寫出來,現在的感受就是兩個字,“著急”。不過,我心里還是有點兒“底兒”的,我還是做了點準備工作,只是準備的不是很充分。
經過這幾周的寫作,慢慢的把生活中積累的題目都寫了。現在腦子里很空,心情很急迫,我也希望象《得到》那些陳述師一樣,短時間之內看完一本書,然后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我嘗試去讀一本書,可是已經一個星期過去了,我還沒有看完,所以我感覺這樣輸入的效率很低。恰巧這兩天,正在聽許岑老師的《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何不寫一篇學習筆記呢?
而且這個課程中最后所說的,學習中遇到的兩個障礙,其中的一個就是如何制造有效的反饋,主要的方法就是輸出,包括了文字,音頻和錄像的方法。我決定要采取這三種方法倒逼我的輸入,提高學習效率。
這節課首先破除了一個觀念,就是題目中所說的高手,并不是世界級的高手。許老師通過對自身學習方法的轉變,所達到的專業水準,給我們呈現出來他的高效學習狀態。他通過兩年多的“抽空”學習,達到了制作教程的專業水準。有幻燈片教程,英語教程,吉他教程,攝影教程和炒菜教程,而且賣出了幾萬套。許老師說,以他這種高效的學習狀態,能夠每半年學習一項技能而且達到出教程的水準。
我們就看一下他的方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這節課主要定義了什么是高效學習和作者自身的經驗總結,通過親身經歷和生活案例,讓我們知道如何才能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許老師是這樣定義高效學習的
高效學習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手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工作和生活當中的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你需要勤加練習,有時候還需要向名師求助。
乍一看,有點摸不著頭腦。所以許老師,把這個概念拆成了七個關鍵詞來加以解釋。我說一下其中比較主要的關鍵詞,一個是自然主義和結構主義。這兩個概念是針對學習對象的,自然主義的核心是模仿,比如:語言,樂器,書法等。另一類是結構主義,它的核心是創造,如:醫藥學,藝術,經濟學,數學,物理等。
時間相對短也是這個定義當中的重要關鍵詞。許老師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帶著困惑和問題進行學習,多用搜索,和鏈接碎片。這里面涉及到了碎片化學習,就是學到最后要把這些碎片鏈接在一起,就像把一個瓷器的碎片鏈接完整一樣。
課程中還給出了在生活中鍛煉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是在生活中營造儀式感;學習工具要買貴的,讓自己心疼一點;還有好好吃飯和利用燈光。我覺得這些方法都很實用。
我認為課程的核心是以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為目的的學習方法。這里面引入了一個概念,是用任務驅動學習,而不是興趣。任務呢就是設立目標,許老師把目標分為有效目標和無效目標,怎樣區分呢?就是要看你學完這項技能之后要干什么。如果只是大家都會,我也想學,這就是無效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是堅持不下去的。
課程把一個人學習的驅動力分成內部驅動和外部驅動。內部驅動如:興趣,虛榮心等,外部驅動包括以教為學,工作中職業強迫,生活中的任務驅動。以任務為驅動的學習比較適合成人,它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直困惑著我,終于找到解決方案了。
最后課程給出了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及對策,一個是自學中如何制造有效的反饋,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另一個是怎樣突破瓶頸,徐老師給出的方法就是,調整心態,不斷積累和提升專注力。
總之,這堂課對我來說很有價值,其中應用了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如果你像我一樣,正在煩惱找不到有效學習的方法,那就去聽這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