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開始寫第一個10分鐘了,可我的腦子里還是空蕩蕩的,寫作真的是一件挺難的事,要么寫不出來,對著空白文檔愁眉苦臉,要么寫一堆垃圾一樣的東西,看一眼就只能全部刪掉的那種,有個笑話說寫文章比生孩子還難,至少生孩子肚子里有貨,記得古龍小說里有個女孩子和別人比賽,對手很高級,文韜武略什么都不在話下,自信地讓女孩隨便挑選比賽項目,女孩想了一陣,選出一個項目:比生孩子。對方傻了,因為他是男生啊!寫文章時我常常會想到這個情節(jié),感覺我就是被逼要立刻馬上生孩子的男生。
也許是這個原因,最近我對彈琴熱情又高漲了,因為彈琴完全不會經(jīng)歷這種痛苦,翻開譜子,照著音符彈,就會有一種“我正在練習,正在進步”的感覺,我玩游戲很弱雞,但我想彈琴跟玩游戲其實差不多,機械運動,低難度挑戰(zhàn),即時產(chǎn)生成就感。
游戲有高級玩家、電競選手,彈琴的也分三六九等。我曾在培訓學校見過一孩子把《婚禮進行曲》彈得飛快,技巧無可挑剔,就是聽起來一點也不浪漫,反倒是充滿了倉促逃婚的慌亂。我暗想,音樂的大門決不是靠蠻力砸開的,技巧再熟練,拿不到開門的密碼,終究還是一匠。于是孩子學琴時,我跟老師提議:您看能不能給講講,曲子講了點啥,每一句啥意思,啥感情?老師說,練習曲就是練習用的,沒啥好講的,舞曲就是跳舞用的,有陽光、歡笑、美酒......
可我還是覺得凌亂,我想要的決不止這,我的理想狀態(tài)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或一篇描述詳盡的小作文。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這個要求有多么的不切實際,且不說音樂就像詩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算當真用一段話描述出來,也決不會是一篇起承轉(zhuǎn)合嚴絲合縫的記敘文,而只會是散文,放浪形骸,飄忽不定,更不用說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把一首曲子翻譯成一篇文章,這是對音樂素養(yǎng)和文學造詣的雙重挑戰(zhàn)。
之所以想到這些,是因為我遇到了這個難題。最近學習的是古典名曲《寒鴉戲水》,為了更好地了解曲子,我上網(wǎng)搜了曲子的鑒賞文章,文章寫道:秋天的湖邊,蘆葦枯槁,水冷沙寒,高遠空曠的天空下,一群鷗鳥閑適地在幽碧的水面自由游玩,水花四濺,漣漪泛開,流水淙淙,楓葉飄零。天啊,我是彈了個假曲子嗎?還是,我只是個假彈琴的?
假彈琴不是假裝彈琴,而是特指彈出的曲子機械、平淡,僵硬,沒有情感,真彈琴的琴聲里有巍巍乎高山洋洋乎大海,花香鳥鳴不一而足,而假彈琴相當于作文中的空洞無物,不知所云,辭不達意。
真彈琴的彈的是藝術品,假彈琴的彈的就是贗品,真彈琴的彈的是高分作文,假彈琴的彈的就是二類、三類文,真彈琴的彈的是和諧周正,假彈琴的彈的就是陰陽失調(diào),真彈琴的彈得是大觀園里的神仙妃子,假彈琴的彈的就是下里巴人劉姥姥。
假彈琴如此不堪,但并不是沒有價值,我對自己的彈琴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在門扇上摸來摸去卻始終找不到門把手,無法推門入室,但摸門讓我快樂,我摸得心滿意足,自得其樂,就算一直推不開那扇門,我得到的快樂是有價值的。
摸門是入門的必經(jīng)之路,大部分普通人都需要在長期勤學苦練后才能逐漸摸到關鍵,漸悟或頓悟,甚至很難通過短期大劑量練習速成,耐力是有價值的。
琴彈得假,但學習、生活的認真態(tài)度是一絲不摻假的,是有價值的。
寫作很難,但也是有價值的,比如我今天原本沒有要寫的東西,努力(胡亂)寫了一會兒,居然也挖掘出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東西,思考是有價值的;
寫作能幫助整理思路,比如我原本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像我這么沒有音樂細胞的人喜歡彈琴,有意義嗎?意義是一定有的,只是我找不到它,通過梳理,我得出了第一個價值,也是我最看重的價值:快樂,梳理是有價值的;
寫作的價值還在于:準確表達、留下記錄、充分溝通......
這就是為什么寫作很難,我還在努力堅持的原因,以上也是為什么我對自己的彈琴事業(yè)不抱任何幻想也在一直堅持的原因,做不了“家”,做一個有工匠精神的匠也是好的,日進一寸,心里踏實。
從第一個10分鐘開始,不知不覺投入了好多個10分鐘,那本是要用來干別的事情的時間,但偶爾干一干別的事,其實也不會耽擱進展,時間的價值就在于你總要做出選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