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加了小學(xué)老師的微信號,和她講了許多第一任班主任判過的冤假錯案。
其中一起我印象特別深刻,那時我和一個班主任很喜歡的女孩坐同桌。有一天上語文課,她大概是還在回味前一宿的《同一首歌》,一直在溜號,溜著溜著竟情不自禁的唱了起來,頭兩句聲還挺小,到“星光散滿了,所有的童年。風(fēng)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時幾乎全班都聽到了,迎來哄堂大笑,班主任氣勢洶洶的從講臺走過來,同桌一見事情不妙,緊忙手指朝我這里一指,大言不慚的說“老師,我舉報!就是桃子唱得”。
其聲音之洪亮,語氣之理直氣壯,搞得我都相信是我神經(jīng)錯亂時唱的了。她那一副淡定自若,面不改色的模樣,臉皮大概是城墻做的。
但我的臉是肉做的啊,所以班主任那一巴掌猝不及防的扇下來,抽的我半張臉發(fā)麻,接著火燒火燎的疼,腫起老高。
我這邊捂著臉,比瓊瑤劇里被虐的女主角哭的還慘,和班主任循環(huán)播放“真不是我,真不是我,是她唱得……”
第二巴掌對稱的落到另一邊,臨著陸還加了個速,班主任咬牙切齒表情猙獰“小小年紀,一屁仨謊,還學(xué)會栽贓了!”
我把這段轉(zhuǎn)述給小學(xué)老師,她想了半天,得出一個中肯的結(jié)論“因為當時你成績沒你同桌好”。
后來我上高中,終于也成了老師眼中的尖子生,同學(xué)口中的優(yōu)質(zhì)學(xué)霸。
這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哪怕是我和別人同時犯錯誤,而且我還是主謀,老師
都只會批評別人而故意忽略我。而且再也不會有人去質(zhì)疑我的人品,我說什么他們都認為是真的,是對的。
連考試卷子上我故意寫錯的答案都是,這些絲毫不疑的信任,僅僅因為我成績好。
當我發(fā)現(xiàn)成為強者,哪怕只是一個小圈子里的強者,都可以主宰別人的生活時,這種感覺是很飄飄然的。我開始試圖理解當年那兩巴掌的深意,許多時候即使身為當事者的我們,也看不清事件的全貌,反倒是時過境遷后,角色倒置,才能恍然覺悟。
她強,所以沒理也成了強詞奪理。我弱,成績不好就被等同于人品也差,真委屈啊。
【二】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闡明了一個道理,被嚴復(fù)在《天演論》里翻譯得十分淺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生存是什么?就是餓了有口飯吃,不至于餓死就行。天冷有件衣裳,不凍死就行。
目前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超越了生存,我們想要生活,要享受生活。但社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好比一塊大蛋糕,有的地方有水果,有的地方有巧克力棒。但水果和巧克力棒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到了社會我們都是成年人,再也不能憑小孩子一哭二鬧三大滾來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
但我還是想吃水果和巧克力棒該怎么辦?只能去爭取,但即便如此,有限的東西依然只能被最強的那部分人獲取。就算你做夢都會想著那塊蛋糕,但只要你不夠強大,就算再喜歡,也只能看著別人吃,這就是現(xiàn)實。
【三】
朋友去公司應(yīng)聘,在辦公室外頭等了三個小時,結(jié)果面試時間連十分鐘都不到。他氣勢洶洶的從公司沖出來,打電話沖我抱怨:“你說他算個什么東西,不是上市公司就算了,連個準上市的苗頭也沒有,那好歹是個BAT也行啊!可他什么都不是,還擺出一副我就是大爺,來吧跪舔我吧的樣子!呸!他也配!”
但不管他配不配,是你求著他給你份工作,而不是他求你給他干活啊。
《鴻門宴》里有一句話“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課文學(xué)過好多年了,偏偏對這句印象深刻。
還拿朋友舉例,他就是刀俎上的魚肉,因為現(xiàn)在他的能力還不足以縱橫天下,所以他必須在別人的公司,看別人的臉色,找一份工作,為了生存,為了溫飽。
在人屋檐下,就別談什么清高的理想了。王菲在《單行道》里唱“有人過了一輩子,只為了一家?guī)卓诿刻於汲燥枴保F(xiàn)實的叫人落淚。
你弱,你不得不被強者支配,注意是支配而不是強迫,上司找你干活還用強迫嗎?你反抗,還要不要獎金,工資和工作了。但你強就不同了,你有過硬的技能,強大且可用的社交網(wǎng)絡(luò),當你發(fā)現(xiàn)老板都無法自由使喚你,還不敢拍桌子叫你滾蛋時,就說明你在這個小圈子已經(jīng)很強了。但也別急著顯擺和得瑟,能力越強意味著責(zé)任越大,強大且低調(diào)著才是通往星辰與大海的唯一道路。
【四】
我們崇拜強者的同時,自己也想做那個強者。小時候被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惡心,雖然嘴上說不要,但心里還是希望能成為那個優(yōu)秀的人。長大了我們被朋友的朋友圈迷惑,覺得人家不用工作,就可以錦衣華服,饕餮盡享。我們邊說不要被朋友圈羈絆的同時,一邊恨不得把自己那點值得夸耀的事情趕緊一鍵分享。
因為人身上是帶有一種奴性的,崇拜比自己強大的,鄙視比自己弱小的。這雖然不對,但不得不承認已經(jīng)深深的刻入到我們的血液之中。
舉個現(xiàn)實的例子,同陌生人打交道如果加了微信,我們會先去翻翻對方的朋友圈,不光是為了了解對方,還希望通過對方平時發(fā)送的狀態(tài)判斷出,他屬于哪一個層次。相比于理發(fā)店的洗頭工,每個人都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了解上市公司的CEO,哪怕理發(fā)店的洗頭工對你百般殷勤,你也會覺得對方是有利可圖。而CEO壓根不認識或者懶得搭理你,你也可以分分鐘腦補出一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偶像劇。
事情就是這樣簡單,媚高踩低說出來挺難聽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會成為這樣的人,這并不是壞事,大概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尚存有一顆未曾磨滅的英雄夢想。
喜歡什么人,崇拜什么人,就努力的朝人家奮斗。不喜歡什么人,看到缺點就盡快遠離。這話簡單說就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同朋友寫信時,有一段寫的特別中二,大意就是:“不要瞧不起那些夾著尾巴做人的,他們夾尾巴不是為了讓自己一直卑微著,直到忘記那條尾巴的存在。而是韜光養(yǎng)晦,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高高豎起,好像一面旗幟,向全世界證明自己。雖然弱小過,但終歸走向強大”。
但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做人的初心不能忘記。弱小不代表一輩子就會這樣卑微的生活,強大也不代表可以肆意的凌辱弱小。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希望我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同時別忘了,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