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巨震,阿里順豐互相拉黑,騰訊半路殺出!劉強東早就這樣說過…
5月22日,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的4位董事長共同出席了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雖然貴為中國鼎鼎有名的巨頭級人物,但這4位都是在臺下坐著聽講,而給他們“講課”的是馬云。
就在馬云勾畫快遞行業未來、指出快遞業短板之后10天,順豐就宣布與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分手了。
順豐菜鳥各執一詞,誰先動手的?
6月1日開始,人們發現在阿里的平臺上,無法查看順豐的物流信息了。當天下午和晚間,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平臺菜鳥網絡和順豐都相繼發表聲明,都將這件事的責任歸咎于對方。
菜鳥在聲明中稱,事情發生得很突然。5月31日晚上6點,菜鳥接到順豐發出的數據接口暫停告知。6月1日凌晨,順豐就關閉了快遞柜的數據信息回傳。6月1日中午,順豐又進一步關閉了整個淘寶平臺物流信息的回傳。
不過,6月1日下午,順豐公司表態稱,此事件是“一場有針對性的封殺行動”。順豐在回復中表示,該事件并非如菜鳥所言,事實是菜鳥于6月1日零點下線了豐巢接口信息,并不是自己主動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而本次菜鳥暫停豐巢數據接口,表面是以信息安全為由,實際上是一場有針對性的封殺行動,除豐巢外,其他平臺均未關閉數據接口。順豐強調,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順豐從騰訊云切換至阿里云。
保護信息安全or爭奪數據?
縱觀整個事件,雙方爭論的焦點是圍繞數據。
菜鳥稱,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正在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我們將加強對海淘、快遞柜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
一位接近菜鳥的人士告訴鳳凰科技,此次菜鳥之所以要對物流數據進行安全升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一個視頻。該視頻中,順豐以及“四通一達”快遞代收點公開提供“異地上線“服務,幫助國內廠商虛構海外發貨的物流信息,使假貨搖身變成海外代購的正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菜鳥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問題出現在哪些數據是菜鳥可以用的。順豐有關負責人告訴鳳凰科技,豐巢在2016年就跟菜鳥開始合作,合作內容包括菜鳥提供消費者手機號信息給豐巢;豐巢反饋快遞出入柜信息;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柜物流信息給菜鳥。
但是,在今年3-4月份的續約過程中,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柜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
但這個是順豐無法接受的。一位接近順豐的人士告訴鳳凰科技,順豐每天在豐巢的訂單大概有300多萬個,其中只有100多萬是可以匹配到菜鳥的,其他的均與菜鳥無關。現在菜鳥想要剩下的這些物流信息,順豐自然不同意。
并且,順豐方面表示,菜鳥有針對性封殺豐巢背后實質是阿里方面以信息安全為由,要求順豐、豐巢等加入到阿里云。對此,菜鳥方面提出菜鳥和阿里云是兩個獨立的業務,并不存在要求順豐和豐巢加入阿里云一說。
矛盾早已激化,都是馬云的鍋?
3天前,順豐與其他一些快遞公司剛剛與菜鳥網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各方將一起推動數據開放連接。根據協議,15家快遞企業與菜鳥將基于云計算服務,通過電子面單、云客服等產品上的合作來推動行業的信息化升級。
數據的開放連接現在顯然是泡湯了,這個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實背后還蘊藏著菜鳥和順豐矛盾的不斷激化。
5月26日,順豐宣布與UPS戰略合作,雙方在香港成立獨立合資公司,各持股50%。順豐借助UPS布局海外物流,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順豐與菜鳥網絡的漸行漸遠。要知道,馬云去年為了阿里的全球化飛遍全球,其中一項工作就是推動菜鳥網絡的全球化。
再往前,雙方貌合神離的關系也早有所體現。
2013年5月28日,阿里、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組建“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股權結構中,天貓投資21.5億,占股43%;圓通、順豐、申通、韻達、中通各出資5000萬,占股1%。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很多快遞公司的絕大部分業務都來自阿里,所以接入菜鳥平臺的信息系統,對其快遞業務的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有一家快遞公司例外,那就是順豐。一位順豐的內部人士告訴鳳凰科技,在其他快遞公司70%的業務量都來自電商平臺時,順豐的占比卻只有30%,所以,順豐對電商平臺并不依賴。
2015年5月28日,菜鳥網絡召開第一屆快遞江湖大會時,順豐成為唯一一家缺席的快遞企業。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采訪顯示,當時與會的其他快遞公司負責人也開始擔心會被阿里系控制。
一周之后,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就宣布共同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運營“豐巢”智能快遞柜。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均是20%,普洛斯為5%。
需要注意的是,豐巢的出現,其實對菜鳥驛站的布局造成了影響。盡管阿里一直強調自己不會做物流,但是豐巢的出現,無疑是讓菜鳥網絡的平臺化節外生枝。
在之后,2016年,天貓取消了“順豐包郵“的服務。
但是,雙方的關系沒有惡化到成為敵人,畢竟,一邊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另一邊是中國最大的物流公司,阿里的電商平臺上目前仍然有很多賣家通過順豐進行配送。菜鳥和順豐在部分業務上也有合作,只是沒有預想的那么深入。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阿里通過強大的電商業務,帶起了支付寶和阿里云,但是堅持不做自營的物流業務卻一直很是被動。比如在今年的年貨大戰中,自營物流的京東從配送服務上便占據了明顯的優勢。
快遞業三大陣營,他們在爭什么?
目前中國的快遞市場競爭激烈,幾家大公司大致可以分為3個陣營:順豐,京東物流、菜鳥網絡。
其中,京東的模式是“自己玩”。此前,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東物流就是一個以服務京東商城上的自營,輻射入駐商家的物流配送和倉儲體系,等于是形成一個購物、倉配、快遞和售后的閉環體驗。
相比之下,菜鳥的理念就是“一起玩”。菜鳥憑借淘寶天貓龐大的電商平臺,吸引了很多家快遞公司合作。成立于2013年5月的菜鳥網絡是由阿里巴巴集團與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組建,不過順豐與三通一達僅各出資5000萬,分別占股1%。
張書樂說:“(菜鳥)其實就是一個整合平臺,整合多個快遞公司的資源,形成一個物流數據平臺。目的一方面是為阿里電商平臺提供更為優化的物流配送服務體驗,其實也是阿里電商產業鏈中的一環,并非簡單的因為只是整合資源,而變成一個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外掛’。”
張書樂認為,菜鳥的最大優勢就是通過同盟軍的方式來快速完成覆蓋,成本極低,靈活性大。但同時,由于“入伙”的快遞公司只是一個相對松散的聯盟,因此在管控能力上,則弱了許多。
菜鳥和京東競爭早已擺在了臺面上,2016年7月,劉強東在央視《對話》節目中直言,菜鳥物流就是在為幾家物流公司搭建系統,說得好聽是提升這幾家快遞公司效率;說得難聽點,最后你等著瞧,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
接著劉強東還說到,這些加入菜鳥聯盟的快遞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是被“套牢”了而已。劉強東原話為:
其實他們都知道,只是現在已經沒有能力離開了。因為你不這么做,就會被它踢走了,50%的業務就沒有了。所以你的命根子已被抓在手里。
但是,劉強東還說,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順豐。
劉強東力挺順豐!實力搶鏡...
6月2日,劉強東在“微頭條”上公開聲援順豐及其掌門人王衛,劉強東表示,我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現在公民發送的所有私人快遞信息,不管是不是該平臺的都被拿走!已經嚴重違法!公民的隱私信息誰來保護?呼吁有關部門調查!
不僅是通過微博喊話,京東已經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順豐了,目前在京東下單填寫配送方式時,已可以選擇將貨物投遞至就近的豐巢自提柜。
據鈦媒體報道,京東物流的相關負責人透露,京東與順豐旗下的豐巢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業務對接,并在今年5月底正式開始全面合作。目前雙方的合作已經覆蓋了13個城市,日均訂單超過5萬單,雙方計劃在年底之前將合作范圍擴展至全國26個城市,接入一萬臺的豐巢智能快遞自提柜。
國家郵政局出動,為生鮮“喊冤”
目前,菜鳥和順豐依然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但這件事涉及的不僅僅是消費者,阿里平臺上使用順豐物流的商家也受到了影響,接口關閉對他們在淘寶、天貓等商家后臺里使用順豐物流管理訂單也產生了諸多不便。
但是出于對生鮮農產品運輸造成影響的擔心,國家郵政局也介入這場爭端,表示已經與當事雙方高層進行溝通,強調要講政治,顧大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并特別指出,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
菜鳥網絡和順豐的合作已經持續了一年多,這次事件看似突發,其實可以說是早有預謀。在停止接口前,雙方肯定早已經有過溝通,只是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最后,事件激化到公共眼里——這甚至有種兩家公司要求消費者站隊的意思,那公眾的利益和消費者、媒體的聲音作為籌碼,來希望對方讓步。
看完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客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