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左右的時間,利用上下班坐車時間、飯后休息時間、睡前等一些零零碎碎的時間,把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云(作者)的這本長篇小說代表作看完了。
沒看完之前盼著早點看完,看看劇情最后會發展成一個怎樣的結局。看完了之后,卻又久久不能平靜,那種感覺就像剛酒足飯飽吃了頓大餐,需要休息一下來消化消化。
這本書我前幾年看過,但是沒看完,時間久了后都不記得看到了哪里。同一本書,在不同的年紀里,不同的階段和心境下,看起來是不一樣的,或者說看完之后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經歷看完的書和沒看完的書都有,以后也還會有。就像同一道菜,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段和心情下,吃出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一本偉大的長篇小說巨作,就像一項巨大的工程,作者就是那個創造者和制造者。內容的構架,情節和劇情的安排,再到里面的每一段文字的充填,最后成為一個整體的成品。不一定每一本書都會喜歡,但是一本好的書一定會讓讀者有所收獲和觸動心弦的地方,它應該有它獨特的味道和姿態。
《一句頂一萬句》故事主要以兩代人的一生展開,前前后后跨度近百年,出現的共有四代人。所以看到中間的時候,會有種看不懂的感覺,因為出場的人物太多了,感覺太跳躍了。但是越往后面看,就會慢慢的理解和明白其中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會安排這么多看似不想干的人和事出現。慢慢的看下去,不光有嚼勁,還回味無窮。
主角楊百順,后來的楊摩西,吳摩西,最后的羅長禮,前半部是他的一生。姜家的孫女,吳摩西的繼女,最后的曹青娥,是這本書上下兩部分的連接線索。后半部是曹青娥的二兒子牛愛國的一生,成長、成年、結婚生子,到夫妻倆說不上話,老婆出軌跟人跑了,而不得不外出尋人。最后劇情引向上半部,總結收尾。
近百年的時間跨度,圍繞著說的上話的生活而開展,幾代人的一生故事和遭遇,關于成長、青春、婚姻、選擇、死亡……像一本濃縮的歷史書,又像一本哲學書。特么接地氣的哲理,簡單樸素,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
慢慢的看,細細的想,看故事情節,看造詞遣句,想書中人物的遭遇,一生起伏跌宕。看著看著,想著想著,就出來了味道。簡簡單單的生活和普普通通的人物,經過作者一碼一碼的碼出來,就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情節飽滿豐富的事情了。走出延津,走向延津,一走一出,延宕百年,三代人的故事和一生。
看了就看了,看了為什么要想?想了就想了,為什么還要寫出來?看了如果不想,就不會消化成自己的,過會或者過段時間就忘了,也可能徹底忘了。想了,為什么還要寫,因為一邊寫又一邊在慢慢的回味和思考,自己在給自己一里一里的碼事。這會鍛煉自己的思維分析、總結事情、精煉文字、溝通交流表達能力。
看的多了,寫的多了,整個人和生活都會變的,就會量變引起質變的。除了生活和眼前,你會多了一個更寬廣和豐富的世界,那是知識的海洋,里面有你很多的朋友(作者)。看一個人的書(作品),試著去思考去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和對話。去思考故事里的人和事,去換位思考和感受,去豐富和充盈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