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雖然副標題叫《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但這并不是一本如何成為“斜杠青年”的行動指南,而是Susan的成長歷程。
Susan通過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工作≠上班,工作只是告訴他人你是做什么的,靠什么維持生計,工作外的身份則體現了你是誰,喜歡什么,有什么特別之處。而斜杠青年也≠兼職≠自由職業,目的并不是為了擁有額外收入,而是為了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
成為斜杠青年需要具備以下的條件:1,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2,1-2門達到熟練級別的技能。3,清晰的思考和寫作能力。4,“產品化“的思維方式。5,從“最小可能化”開始。這五個條件其實是一個遞進的關系,而最關鍵的則是有沒有達到熟練級別的技能。技能練習又是一個長線投資,無法立刻產生回報,因此,在進行自我投資的時候,需要有投資期的概念,如果在某方面有天賦,興趣和熱情就會推動你不斷學習。如果沒有天賦,就需要依賴強大的意志力來抵抗學習初期的挫敗感。雖然在書里作者對一萬小時定律提出了不同意見,但她也承認勤奮和努力必不可少,自我投資什么時候都不晚,關鍵在于開始并且持之以恒。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斜杠青年,總體來說,斜杠青年具有一種天性,他們愛好廣泛、獨立、有主見、不愛遵守規則、喜歡冒險和嘗試新鮮事物。除此之外,我更覺得需要少一些功利心,如果是趕時髦,或者是太追求結果,即便擁有了多重身份,也會更加焦慮。
如果一個人內在充足、豐富,不需要從自身之外尋求快樂,那么,這個人就是最幸福的人。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叔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