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盡冬來,寒風料峭,當人們還沉浸在那秋天的夕陽之中時,初冬已悄然來到。11月9日,滑縣小學課改核心校第一小組"別樣的風格,同樣的精彩的教材解讀比賽,在英民小學正德禮堂舉行。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托,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新課程強調我們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怎樣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走進教材,研讀教材,領會教材的內涵,讓我們的課堂魅力無限。參賽的八位老師從不同的思考角度,對教材作了精彩解讀。
棗村鄉南屯小學的魏玲老師,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或取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釆用多元化的多種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學的興趣,相信她的教學效果一走會很好。
小鋪鄉大武莊小學的劉曉飛老師的教材解讀,穩重而清晰,遵循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即由“文本”提升到“文學”,再到“文化”的層面,而最終又要回歸到“兒童本位”,指向“課堂教學”,說到內容整合,劉老師很好地落實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語文學習目標,真正為兒童的母語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間房鄉第一完小的史利娜老師,先從課程基本理念的變化,課程目標的變化進行解說,再結合自己教學的實例,對教材編寫的科學性、創新性、使用性進行解說,從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并創造出新的自我,關注最優化的教材價值,使我們對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材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棗村鄉徐營小學的張志蘭老師,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修改,完善,豐富教材的內涵,使教材解讀具有應有的高度,厚度,深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提高,娓娓道來,讓在座的我們受益匪淺。
來自產業集聚區英民小學的趙利娜老師,以″做讀書的種子"的主標題拉來了教材解讀的帷幕,趙老師另辟蹊徑,從教材做法,建議三個方面進行教材解讀,從選文的特點上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可見她對教材研究的深,吃的透。說起本組教師和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是侃侃而談。新穎的板書更讓與會者眼前一亮,哇!原來教材解讀也可以有板書啊?!
八里營鄉八里營小學的焦利杰老師,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價值取向,分析學生的特點,判斷學生學習教材時可能遇到的情況,結合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利用教學資源補充相關信息,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環節。讓我們在教材解讀這一領域又有了新的認識。
教材分析的過程,就是我們教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加深對教育理論理解的過程,來自四間房鄉第一完小的李朝玲老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學中把數學把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教材解讀,讓我們看到了她在教育教學中所付出的努力,更看到了他在專業路上的成長和收獲。
來自產業集聚區英民小學的邵傳紅老師站在課標的高度,聚焦表達,聚焦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從課標和教材的縱向聯系和橫向整合,結合自己使用教材的體會與教學經驗進行了闡述,詳解了本冊教材應該“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等方面的問題,做了精彩的解讀,令人嘆服。
常言說:“師指一條路,燭照萬里程。”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大家的共同錘煉下,教研智慧的火花將熠熠生輝,在不斷反思中完善,在努力完善中創新,在同伴互助中收獲精彩,打造出更多的魅力課堂,綻放出更絢麗的教研之花。教材是簡約的,人的思想是豐富的,思想有多遠,我們教師就能走多遠,研讀教材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踐行見遠,讓教材真正成為教師再創造的平臺。讓我們一路走過,一路收獲。期待這一次的教材解讀活動,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換來"萬紫千紅滿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