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慢慢消散,不知不覺的步入了不惑之年,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依稀可見度過了人生最佳時光。
當年的運動會,以前我會跨欄,當然不能和劉翔比了。
我出生在陜西八百里秦川平原,小時候兄妹幾個父母照顧不過來,父母要掙工分,要不然全家得挨餓,小時候又瘦又小,鼻涕直流,臉也經常不洗,整天臟兮兮的,就像電影中的小乞丐一樣,從村子西頭流落到東頭,有一天晚上睡著在別人家門口的石墩子上了,凌晨兩點才被哥哥找到帶回家。兒時好幾年都是在生產隊的飼養室度過的,因為李二爺把炕燒的很熱,終生未娶的老人家去年離開了人世。
七十年代,依然是吃不飽肚子,我的瘦弱估計和當年吃不飽飯有很大的關系,上小學了,下雨天家里只有一雙低腰雨鞋,走在泥濘的鄉村小路上,泥雨漏進膠鞋,腳就在雨鞋里汩哧汩哧的滑,夏天索性光腳丫上學,冬天可就很難受了,進來教室脫了鞋子,把腳藏在屁股地下或者壓在大腿下取暖。
上到初一,改革開放的風帶來了變化,基本上不再餓肚子,也有很多的書籍可以看了,我覺得很是努力的學習,卻是成績差人一大截子,但是好在從來沒有想過要輟學。中越自衛反擊戰戰爭爆發,也激發了我對軍人和軍隊的向往。高二時,就有幾個同學去參軍了,當時讓我們是羨慕嫉妒恨,最后我也如愿以償,18歲成為一名武警戰士,贏弱的我體質不好,戰友老是嘲笑我,但是我卻在部隊生活了12年,從事過好幾個崗位。2002年轉業到了礦山救護基地,成為一名救護隊員,這之后是我人生轉變最大的時間段,2004年全疆救護比武,2008年無償獻血,步入到公益組織,2014年最后成立了新疆助學志愿者聯盟,幫助過的受助群體過萬,風風雨雨,只覺得問心無愧就行了,窗外的風景獨好,只可惜我們都是過客匆匆。
下圖翻拍新兵連照片。意氣風發的一班人,其中依然有守衛著我們的安居樂業。
烏恰縣的老轉盤不知道還在不?
我覺得自己有一顆紅心,也更有一點愛心。人生沒有完美的答卷,只有不完美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