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統思維看精力管理
這個周末,為了不讓自己的拖延再發作,我下定決心,拿起了這本《精力管理》。出乎意料的是讀起來非常暢快,近300頁的書,不到兩小時就讀完了。一方面是聽完小丫老師拆解,對關鍵內容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是整本書案例詳實故事性很強,有如隨著羅杰先生展開了一場成長旅程。
故事固然很精彩,但我畢竟不是主角,這么多的方法有哪些是能對我有效的呢,如果沒效那該怎么辦呢?
今天早上在讀《系統之美》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線性思維的誤區。《精力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人,是一個超級復雜問題,對于此類問題,線性思維通常無效。
面對復雜問題,『系統思維』可能更為適用,所以我打算嘗試用一下。
設定目標
到底什么是『系統思維』呢?
系統思維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認為各個組成部分可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擁有各個個體所沒有的功能。
還是有點抽象,具體來講,線性思維是通過找到原因來解決問題,系統思維認為原因本身是多樣、變化的,是通過設定目標來解決問題。
要理解設定目標如何解決問題,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在瑞士日內瓦湖邊,有一條長隧道,投入使用的時候,工程師遇到一個問題:很多車主在隧道開車時,會打開車燈,但是出了隧道,一看到好的風景就會停車拍照,回來發現電量耗光。
工程師決定在隧道出口立一塊牌子提醒大家關燈。“請關閉車燈”。但是這樣做,會有另外一個問題,很多車主是晚上進出隧道的,如果他們看到這個牌子,關掉車燈,又可能會遇到危險。那工程師應該如何提醒大家呢?
發現了沒有,在這個問題里,原因看似簡單,但直接提供建議還是很容易顧此失彼,我們換到設定目標就可以解決。
工程師最后把牌子變成了一個提問:“你的燈還亮著嗎?”
回到《精力管理》,設定目標被放在了最關鍵的位置,羅杰先生在每個行動計劃前都詳細列出了自己的期望結果。
更高效率,更少犯錯,決策時更明智
尊重、善待他人
與家人、團隊成員更好地交流
更有恒心
這些都是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是可以問自己的問題。重要的是和具體方法無關,方法效果不佳可以換,只要目標不動搖,我們自己這個系統才會被帶動起來。
改變回路
減肥的要領是『管住嘴,邁開腿』,但就算知道這個道理,面對美食,我們的反應是什么呢?
系統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具有適應性,會自發產生的、不受意志控制的產生反饋。這種機制是靠一個『調節回路』來保持的。
調節回路,具有保持存量穩定、趨向一個目標進行調節或校正的作用。
調節回路可以保持平衡或達到特定目標,也是穩定性和抵制變革的根源。
如果我們嘗試改變,『調節回路』會產生負面反饋,是非常討厭的。但客觀的講,我們的各種不健康的行為,并不是一兩天形成的,不能指望一兩天就能解決。
強上不行,那就只有偷偷的來,在《精力管理》中,反復提到一個方法『儀式習慣』。就是不斷重復用相同的行為,用重復的弱刺激來改變。
羅杰先生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儀式習慣是“隨身帶零食。趕路時每90-120分鐘補充水分和食物”。
從原理上講,就是在保持肚子飽的前提下,不斷用低升糖的食物來替代高升糖,從而獲得身體的改善。
『儀式習慣』的這種刺激為什么可以不斷提升我們的精力,有一個解釋是人體是一個『反脆弱系統』。
“反脆弱”這個概念是納西姆·塔勒布先生提出來的,和"脆弱"對應。
一個玻璃杯是"脆弱"的,你稍微打擊它一下,它就碎了。而“反脆弱”,則是你打擊它,它不但沒有壞,而且還變得更強壯了。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對自己更有信心點,把『儀式習慣』設定在自己的極限上,會非常有助于個人的提升成長。
突破自己
明確想要的目標,找到改變回路的方法,是不是就能做好精力管理了呢。可能,還有一個敵人是我們自己。
準備的越充分,背后越會帶來一種壓力,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我們能克服這種壓力,能堅持下去么。
我有一段有氧健身的經歷,剛開始的時候,效果很明顯,自己的動力很強。但是我也發現,效果是越來越弱,稍有不慎會反彈。這么反復折磨了很長時間,突然有一天,我感到特別消沉,覺得自己特別沒用,這點事也做不好,逐漸也就放棄了。
站在系統思維角度,在『如何面對自己』這個問題上有一個解決思路,就是把系統放大。
我們可以把系統想寬一點。當對自己產生不認同的時候,這時候一定要冷靜。
人生是復雜的,你的身份有多個維度,員工、丈夫、父母、公民,你的價值會體現在所有這些維度上,就算其中一方面暫時出了問題,你在其他方面還是會產生價值體現。
我們也可以把系統想遠一點。你可以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來看自己,甚至可以用第三人稱來稱呼自己。
你還可以假想一個自己是在參演人生的電視劇,而另一個自己正在從遠處觀看。從遠處看,這些困難可能不算什么,還可以想想未來,想想十年之后這件事又算得了什么。
《精力管理》中提到『最佳的表現來自于全情的投入』。當把自己融入到其他系統中去時,周圍的壓力也就自然消失了。這就是一種對自我的突破,會讓我們真正做到全情。
其他
在翻開《精力管理》第一章的時候,我就特別有代入感,也許人生雖然不同,但問題總會那么的相似。看完了整本書,我并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我逐漸抓到了一種尋找答案的感覺,能有這種收獲已經足夠。
文章里反復使用了『系統思維』這個工具,這是一種跳出局部看整體的思維方法。我們所面對的信息量越大,這個方法就會越重要。
說到系統,我腦中忽然閃過上面這幅照片,這幅著名的天文照片拍攝自天王星,主題是『地球』,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找到。連地球都如此渺小,會不會一切皆是系統呢。
精力管理的方法,小丫老師講的非常到位,大家可以看 我的回顧 復習下。
最后,還是非常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愿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