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我工作的第八個年頭,也剛好滿30。我認為這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如果我60歲退休,剛好還有30年的工作時間,在這30年我能做出什么樣的成就其實這個承上啟下的時間非常關鍵。因此,我告訴自己,不能把這30年做的工作僅僅當成工作,要想獲得足夠的成就就必須當成一份事業去經營。
然而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們周邊把工作當成工作的人其實很多,按照二八原理,至少占了八成。但另一方面,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充分競爭的環境下,希望成功、希望發財的人,按照二八原理,至少也占了八成。這就是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也充分說明我們的思想與行為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產生這一巨大矛盾的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如何能像王陽明一樣做到知行合一呢?
這里要先說說我自己。
雖然我工作了八年,但其實能做到從事業的角度去看待工作也是最近兩年的事。回顧過去,剛畢業那會兒考慮更多的是能趕快找個工作能自食其力就萬事大吉,等工作找到并穩定后有一兩年時間就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后來因公司業務急速發展,不得不迫使自己適應這種變化,因此再次開始努力思考和學習,但到公司業務穩定后我又恢復停滯不前的狀態。再后來換了一家公司后,遇到個要求極為嚴苛的領導,這才促使我不得不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然而這三個階段過來,可以發現我是多么的幸運也是多么的可悲。幸運的是我在成長的路上都遇到促使我進步的條件,試想一下,如果家庭條件好一些,我可能沒必要逼迫自己自食其力,如果之前公司的業務沒有高速發展,我可能沒有理由提高自己,如果沒有遇到一個嚴苛的領導,我也沒有努力的動力。然而可悲的一點也是這樣,我所有的改變都來自被動地依賴環境,如果環境不變,我就停滯不前,現在想想這難道不可悲嗎?
我想,跟我之前一樣情況的人應該大有人在,然而要想變被動為主動,不因環境改變而影響自己成長的速度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努力培養自己的事業心。 因為事業心說到底就是對自己職業生涯進行長遠的規劃,只要對自己長遠規劃想得越遠、越清晰自然自己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而且越來越強。然而絕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想過未來幾十年我應該擁有怎樣的成就,甚至連一年后的目標都沒想過,因此自然而然過得渾渾噩噩。
其實說到事業心,讓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埃隆·馬斯克,最近讀他的傳記《硅谷鋼鐵俠》,讓我真的感悟挺多。他幾乎是同時創造了私人火箭、電動汽車、太陽能發電,這三家跨時代的公司。每一家公司對于這個時代都是超前的,都是顛覆式的,過程中的艱辛和困難也比我們想象中困難上百倍,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多次面臨破產,然而他都這樣抗過來了,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偉人。這本書里給我最深的感悟事他具有超強的事業心,無論做任何事都至少考慮未來幾十年后的事,即使今天遇到再大的挫折或磨難,對比未來的成就簡直是不值得一提。他就是靠這樣的事業心產生的信念而活,這是多么的強,并且是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啊!
因此,一個人工作和成就最大的動機來源就需要努力培養自己的事業心,從而將自己的人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