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堅持,與同修們共同再讀《傳習錄》今天進入最后一天了。兩年前第一遍同讀開始時,我對王學是零基礎,一竅不通,當時的抄寫和心得完全是看的字面意思。這次再讀,我通過每天寫心得、在網(wǎng)上和書籍中查看各種相關信息、看相關視頻等各種方法,對陽明先生為人為學為事的態(tài)度、王學、王學大概等都有了更進一步了解,收獲很大。在先生言傳身教、諄諄教導下,他的弟子們在先生去世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大力宣傳王學。
先生的學說有他的大前提,就是“心即理”的觀念。“知行合一”也是根據(jù)“心即理”的觀念而來。先生說“知之真切篤行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又說“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都是說明知行本來合一,無可分割。如何能達到“知行合一”呢?先生認為人人本能達到的,因為人人有個心,“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而知即是行。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欲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理,即“致良知”。
陽明先生學說大概是這樣的:他相信心的本體是純乎天理的,良知充塞流行的;有感斯應,無物不照,故又是知行合一的。障礙本體的東西是私欲。因為有了私欲,所以天理昧了,良知昏了,感不真,應不切,甚至沒有知行可言了。只有致良知才能去私欲呢,致得良知,就是復歸本體,而本體原本是沒有私欲的。
王學極能影響到我們的修養(yǎng),如人與萬物為一體的觀念,止至善的觀念,都把個人看到極崇高,教人去追求精神生活。偉大的人格,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
本次的集體同讀雖然結束了,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每晚沉下心來,多接觸多學習優(yōu)秀書籍,每天一個小時,天長日久必有大收獲。
再次感謝雨馨大組長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平臺,再次感謝李景才老師每天不厭其煩的統(tǒng)計,同時感謝一路同行的各位同學,祝大家好運!希望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