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慣的養(yǎng)成道路上,應該好多人都有經(jīng)歷,經(jīng)歷堅持不到而選擇放棄,看看作者教我們怎樣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
①『找出習慣回路』
什么叫習慣的回路?習慣回路是指習慣的運行過程,它包括三個部分: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
暗示是引發(fā)習慣的條件,如時間、地點、情緒等一些特定的外在因素,慣常行為是具體行動,獎賞則是習慣形成的動機。
就像我平常不是工作時間下就喜歡追連續(xù)劇,通過看劇來減輕一天下來的壓力,暗示是已經(jīng)不在工作狀態(tài),慣常行為是看連續(xù)劇或電影或綜藝節(jié)目,獎賞是減輕壓力,輕松一下。
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三個部分,找出一些習慣背后的形成原因,就可以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
②『替換壞習慣』
作者還認為壞習慣不應該是消除它,而是用另一個習慣取代它。
舉個例子:平常要上淘寶買東西的時候,選好需要買的東西后,還是會忍不住看看其他東西,看有什么好玩的東西,查購物車有沒有商品在降價了,平常在用的物品是否有做促銷特價;這樣一來,本來是15分鐘完成的事通常會延長到1小時以上,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了。所以,當心癮來的時候,我就會打開一個經(jīng)常用的英語APP,記單詞或練口語的,做一些練習來降低對淘寶的注意力,因為這些練習都要30-40分鐘來完成,當慢慢進入狀態(tài)后,腦子就“忘記”淘寶了。
③『重建新習慣』
001 養(yǎng)成核心習慣
作者還寫到核心習慣具有引起連鎖反應的能力,可以促進其他習慣的改變。
我有個習慣就是在學習的時候會把手機靜音,而且會用番茄鐘計算任務時間,一般是60分鐘一個蕃茄,為什么要60分鐘?我個人覺得在60分鐘以上的時間學習效果比25分鐘好,因為腦子要集中精神是需要一些準備時間的。這樣的習慣開啟后,學習時段的質(zhì)量是有提高的,分心分神的時間少了。
正是這樣的習慣,讓我在工作上的質(zhì)量也提高了,寫報告或開會等,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都沒有以前同樣的情況--分心分神導致拖延了工作的進度。
002 制造習慣回路
在睡覺前刷朋友圈是很不好的習慣,往往會影響睡覺,有時還會失眠。失眠過的朋友都知道明天一早起來完全不在狀態(tài)。
為了改變這個習慣,我采用了朋友教我的方法,床頭放kindle,但kindle里面只能放一兩本書,而且還是超深奧的著作,最重要的還要關(guān)掉里面的網(wǎng)絡,當你上床的時候,就打開這個書看,自然地慢慢就會有睡意降臨。
參考書目:《習慣的力量》 [美] 查爾斯·都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