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過一篇微信文章,
說是文章,其實也是把問題拋出來,讓大家談。
該不該拼了命也要讓孩子上重點?
因為樓市的問題,即使限購令頻頻出現,似乎好像也沒平復大家內心的焦躁。
而且,有些房子的價格是很難調控下來的,
比如:學區房。
對此,有兩個人的觀點深入我心:
一個是,為什么中國會有重點,而上重點的條件為什么要是房子?(簡單暴力)
另一個則更加直接了當:孟母三遷,有錯嗎?
關于中國學區房的這個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沒有特定的立場。
但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倒是值得引人深思。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的開頭,誰都能朗朗上口幾句。
可是,人性是不是本善,或者本惡至今也沒有一個結論。
如果人性本善,孟母為什么要三遷呢?
而人們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看這個世界的時候,
又怎么會看見搶劫、強J種種暴力呢?
可如果人性本惡,孟母的三遷又怎么會成就孟子一代偉人,
王應麟學者又怎么會說“人之初,性本善”呢?
這個問題,我也看過很多辯論賽,
當兩方辯友站在臺上侃侃而談人性本惡或者人性本善時,
其實沒有誰是真正有錯或者有對的。
當雙方引出多個人性本善或者本惡的名人名言時,
沒有人能真正用一件事實,一個真相來說服所有人(其中不包含以偏概全、以點蓋面)。
可是孟母三遷的故事你能說孟子是善還是惡呢?
因為愛,孟母三遷,因為善,孟母到:“此真可以處子也”。
真的可以這樣說嘛?
誰都不確定。
當這么多爭論都在僵持的時候,
什么《天不藏奸》、《天下無賊》都是觀點,
我們不妨也可以看看其他的觀點或者值得一觀的影片。
該片由四川傳媒學院導演系學生梁天文拍攝,
于2016年10月19日在石榴微電影網首發。
這部片子的拍攝并不是要說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
前人為此爭論,后人用它論證。
但我想,不只是導演,如果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認為人性本善,
這是不是說明,人都是善良的。
人性本善,每一個人都會有惻隱之心,
因為人性本善,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