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巧是家長開放日,孩子們和家長們同時到了幼兒園
一進院子里,娃們都各自找小伙伴玩去了,而我也自覺的找到了一處陰涼地,悠閑的看著其他地方,享受著這一點點的“安靜”
“啊!啊!媽媽!”
突然,我就被菁菁的尖叫聲給從“夢幻”的世界中給拽了回來
我沒有看到“事發(fā)現(xiàn)場”,只聽到菁菁說:“我不給他秋千,他就打我了!”
那一瞬間,突然有一個想法冒了出來“這是誰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討厭,昨天弄一下就算了,今天一大早又開始了,沒完沒了了是不是!”
雖然,這個念頭從腦海中劃過,意識還是戰(zhàn)勝了本能,我深吸一口氣,蹲下來,抱著正準備要哭的菁菁
說:“小朋友打你了?那一定很疼吧?”
菁菁:“那個是我的秋千我要自己玩!我不給他”(又哭又著急的說著)
我說:“小朋友搶你的秋千你一定很生氣吧?”
菁菁:“我就要自己玩”(明顯情緒緩和了很多)
我說:“恩,你想自己玩一會”
停了一會
我說:“我們需要在這里抱一會等你感覺好起來嗎?”
菁菁:“我現(xiàn)在好多了”
我說:“那你想去玩點什么呢?”
菁菁:“我還是想要玩秋千”
我說:“好的,你自己決定”
中午離開幼兒園的時候,我找到老師,我擔(dān)心之前跟老師發(fā)送的文字會有一些誤會,我跟老師描述了菁菁回家表達的事情,并請她多關(guān)注一下菁菁,因為我也想知道面對小朋友的不愉快的時候,她自己是如何去應(yīng)對的。
回家的路上,我們倆又聊起了這個事件,同樣我問了她一個問題
我說:“小朋友搶你的秋千的時候你做了什么呢?”
菁菁:“我抬起手來了”
我說:“抬起手來是什么意思呢?”
菁菁:“我抬手嚇唬他!讓他走開!”
我說:“你的意思是說在你很生氣的時候,你只是抬起手來嚇唬小朋友,但是沒有打他是么?”
菁菁:“恩,我拿個木頭擋在他前面,不讓他出來!”
我說:“你想到了兩個方法啊?”
菁菁:“恩,他就走了”
我說:“媽媽,想跟你說說這個事情媽媽的想法,你想聽么?”
菁菁:“想……”
整個事情就這么平靜的結(jié)束了,雖然之后菁菁也會提起幼兒園有小朋友打她,她不要去幼兒園,但也沒有特別大的情緒波動,我想這件事情來說對于她是一個很好的練習(xí),在今后的朋友交往中她會練習(xí)到很多技能。
并且即使在面對還沒有練習(xí)好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小朋友面前,她也沒有被干擾,沒有用同樣的方式去還擊,而是在自己情緒很憤怒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清楚的決定自己的行為,我想這大概是我們一直用啟發(fā)式提問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這顆小小的種子已經(jīng)開始慢慢發(fā)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