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高的人工作效率也很高,不會受別人的影響。而相反,專注力差的人總是開小差,上班期間很難進入工作狀態,同事聊天,總想去插兩句。工作效率低,可能快下班了,手頭上的工作還沒處理完。
那到底是什么影響專注力呢?事情太難,事情太簡單都不利于我們的專注力。
事情太難,看著都頭疼,于是會找各種借口放棄,就很難專注于一件事情上;要么就是事情太簡單,自己處理的得心應手,已經不用多麻煩,就能解決的事情,可能就會覺得太簡單,一拖再拖,或者覺得沒意思,就一邊開聊一邊完成。
所以當我們遇到很難的事情的時候,就分步驟去做,一定要在自己已經懂得的基礎上挑戰一個夠得著的目標。就像爬樓梯一樣,誰也不可能一步就走到樓梯口,那就要把它拆成一個個階梯,踩著階梯往上爬。這樣既不難,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那如果是比較容易完成的事情呢?那就自己給自己適當的加點難度,而不是等待別人給你吩咐,或者是覺得簡單就一拖再拖,停留在一個自認為的舒適區。
對于做的事情也要及時的給予反饋。小孩子都喜歡聽到鼓勵表揚的話,每次當他們專注力開始慢慢減弱的時候就及時的去鼓勵:已經很棒了呀,再剩下兩個題就做完了,目前你是第一個,做的最快的呀,繼續加油喲,做完了你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星星啦。通過這樣的反饋效果還是很好地。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專注度,一鼓作氣的完成。那我們自己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也一樣,及時的反饋完成的目標量,預想完成后會得到一個什么好的結果。這樣量化后離目標越來越近,就會很想去完成,快快的完成,順利成章的投入到狀態中,專注力就走起來。
環境的影響是很難讓人專注起來的,在凌亂繁雜的環境中,很難安靜下來去做一件事情。就需要釋放空間,營造良好的環境,從而高效的工作。比如:辦公桌面收拾整齊,暫時不需要的物品都整理到抽屜,保持桌面寬敞,舒適辦公。如果大家都在討論一件事情的時候,那就索性參與進來,一邊辦公,一邊聽著討論,更容易影響專注力,反而兩件事情都做不好。所以一件一件的去完成,等大家都投入到工作中了,再去處理自己的工作,效率會更高。
專注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想要擁有良好的專注力,先分清楚自己的工作狀態,再及時的反饋,適當地釋放空間,相信這樣的堅持下去,專注力也將會是你的一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