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給孩子的寫作課
季羨林先生說:
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有一種內(nèi)在的邏輯性。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都要嚴絲合縫,無懈可擊。
在整篇文章的氣勢方面、也不能流于單調(diào),也不能陳陳相因。
我們寫東西,在一篇文章中最好不要使用一種風格,應該盡可能地把不同的幾種風格融合在一起,給人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
讀季羨林先生的書之前,我雙捧著這本外皮堅挺卻精致的書,看著書皮那潔凈的翠綠色,內(nèi)心原本沸騰的疑惑與不安,此時平靜了許多。
雖然這書是寫給孩子的,但大家的作品,文筆、功底在,還是怕自己讀起來會比較艱難。但轉念又一想,季先生出比我姥姥的時代還要早,我確實也算是孩子無疑,如此,如受神力般,渾身有了力量與信心。
其實也不能怪我如此憂心,散文特別是寫景的,原來中學,高中時讀過一些,那真的是字字珠璣,如珠如玉,讓人可琢可磨。不過想是跟當時狹窄的讀書范圍,與淺薄的生活閱歷有一定關系。
如今翻開這本書,就如老友的低語一般,時而活潑,時而悠遠,那些看似世間極為普通的景色,帶著安然、恬淡的心情,裹挾著絲絲期盼,一景一畫就這么鋪陳到眼前。
散文雖然讀的不多,但要說起來,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
文學本身就不單單是文字的炫耀,更多的是情感表達與情懷的體現(xiàn)。季老先生在高中以前都是使用文言文寫作的,后來學習白話文便開始用白話文寫作。
他的文章中,很少有生僻字及文言的使用,他精通多種語言,文中卻沒有各種語言的引用及各種叫法似炫耀般地亮相。
讀他的文章,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聽眾,聽他娓娓道來那一幅幅景色后面,那淡淡的情感,不濃,濃了就太過沉重。
如果不是周末孩子都在家,太過鬧騰,這樣一個安靜明朗的春日,一本書怕是不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