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教師與幼兒
? ?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健康的班級精神風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班級管理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需要必要的溝通交流。一名合格且優(yōu)秀的班主任需要“統(tǒng)帥”配班教師,按照班級常規(guī)進行約束,用愛心、細心、耐心關注愛護每一個幼兒,用行為和言語和他們幼小的心靈進行溝通,引導幼兒去信任自己、依賴自己,了解他們在幼兒園內的學習生活情況。當幼兒失去對活動的興趣,或對周邊的環(huán)境感到煩躁的時候,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如背兒歌、集體詩歌朗誦等方式暖場溝通,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鞏固所學,引導他們保持良好健康的情緒心態(tài)。此外,班主任坦誠寬容、加上與班組成員的情感互通,使彼此間產(chǎn)生敬佩感、信賴感、親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體建設成一個溫馨、和諧的小家庭。
二、打通家園共育桎梏,形成合力溝通平臺
? ? 言教次于身教,父母在幼兒的生活教育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園存在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一些良好行為習慣,孩子更多的生活時間是待在家中,尤其是疫情期間家長與幼兒的交流溝通,這就十分彰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此,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管理時,應該時刻謹記家園共育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往往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另一重要場所。因此,打通家園共育桎梏,形成合力溝通平臺是現(xiàn)實所需,也是新時代幼兒園發(fā)展高效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 ? 在班級建設中,幼兒教師打通家園共育桎梏,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是十分必要的。一般來說,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建設家園聯(lián)系欄、微信短信線上實時平臺、線下家訪見面溝通或園所公眾號、官網(wǎng)等方式與幼兒家長建立及時的聯(lián)系,讓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進程有充分的認識,保證家長們的切實參與。一方面,由于幼兒對家長具有依賴性,許多行為都是無意識地對家長的模仿,也就是說家長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教師也應在與家長溝通的同時,提醒并建議家長以身作則,配合幼兒園、班級的教育方式和進度,不斷改進家庭內部的教育模式,形成合力溝通平臺。另一方面,教師也需在溝通時用委婉的語氣建議家長學會適當放手,堅持不過度溺愛孩子的原則,相信孩子的實踐動手和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他們學會自主吃飯、穿衣、洗漱等。
三、規(guī)范班級常規(guī)秩序,打造平等融洽集體
? ? 幼兒在班級內學習生活,日常的行為習慣也是通過班級內各種認知、游戲活動等形成。當教師去組織、開展活動或學習課程時,心中會不自覺的對各個幼兒班級進行打分評價,如對比中班和小班的用餐、午休情況時,教師會發(fā)現(xiàn)中班的學生會安安靜靜地吃飯睡覺,秩序很井然,但初入幼兒園的小班幼兒的情況卻不如中班的好,部分幼兒在吃飯的時候打鬧大哭,午休時也四處活動,和其他小朋友說悄悄話。中班和小班的兩種對比強烈的情況必定存在決定性的因素。經(jīng)過觀察和調查,中班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之所以優(yōu)于小班,除去中班比小班多在園所學習一年的情況外,主要的決定性因素在于班級常規(guī)的建立。
(約稿定時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