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哲理書總結(1)
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到現在仍舊是我們父母那一代的教育方式:你要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拿獎學金,最好還能被學校外派到其他國家交流,等你畢業以后,你才能在大公司或者體制內謀得一份好工作,而且收入不菲。
大部分人也接受這種理念,因為沒什么能比穩穩妥妥地掙錢更好的事情了,這叫人覺得生活安全。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恐懼心理作祟的原因,害怕沒錢,害怕以后的生活沒有保障,所以去學習某種專業或技能,然后為了錢而工作,一輩子都跟錢過不去,拼命工作,拼命賺錢...日日重復著一樣的生活,去上班,去找更多的兼職,平衡收支,以為多賺點錢就可以解決現實里的所有問題...結果卻往往不盡如意,就像成了錢的奴隸一樣,害怕沒錢所以努力工作,越努力工作發現錢越不夠用,因為有了更多報酬之后同樣也會去買很多好東西,于是就像陷入了生活的陷阱一樣,被被生活推著走,同時,也被欲望推著走----當你有了汽車之后想要個大房子,有了大房子之后又想要大游艇......生活,簡直就是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鯊魚,讓你為它一刻不停地打拼和賣命。
人生其實就是在無知和覺醒之間的一場爭斗,學校會教授你專業知識,卻不會告訴你如何讓你避開這種讓錢支配你的生活,讓工資決定你過什么樣的生活的人生。
學校里教的,是讓你曉得怎樣為錢工作,而非掌握金錢。說白了,這樣的人生其實是拒絕直面本性里的貪婪和欲望,弱點和缺陷。
可是如果不去工作,哪里來的錢付賬單?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想過,而且覺得不工作不可能,所以即便是不情愿,也被生活迫著,去上班了。尤其對于窮人來說,積蓄很少,不工作的話簡直難以維持生活,又何談有余錢去做別的事情。
卻有幾個人想一下這個問題:更努力地工作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嗎?
有的,機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不過大部分人都因為追求金錢和安定而錯過了。
舉個例子,有一家書店里生產連環畫,有時候有些連環畫賣不出去,一直在那里上班的雇員會定期把賣不出去的連環畫撕掉封面,作為給廠商賣不出去的證明,因為她在店里工作,有月工資,有固定的收入,因而也就從來沒有想過,這些連環畫其實大有妙用。
而一個僅僅9歲的男孩子,卻看到了商機,他要了那些連環畫,放在地下室房間組成閱覽室,租給其他孩子們看,每天都能盈利...,但連環畫太多,他沒有時間管理,便找了一個女孩來幫忙,付給女孩一點“薪資”。別看這小小的租書行為不起眼,賺的也不多。可這跟雇員的所做,簡直是天壤之別。
那雇員是給別人打工,從未想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雇主漲薪資了他便高興,但也會很快發現他有更好的東西要買,錢還是不夠;降薪了他便委屈,覺得雇主欠他的,全世界都欠他的。而男孩卻成了錢的掌握者,他讓錢自主為他工作,而不是他為錢工作。
如果你也像這個男孩一樣,不管是上班也好還是自己創業也罷,始終有一份不用給別人打工的自己的事業,會不會輕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