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與生命力----《芳華》觀后感

昨晚終于去看了《芳華》,本來是沖著很喜歡的作家嚴歌苓和好喜歡的黃軒去的,抱的期望蠻大。電影總體確實不錯,但卻不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電影。今年其實還沒有遇到一部電影完全走進我的心,讓我覺得所有的點我都愿意get。就作品整體而言,情節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有不少內容覺得不夠深刻浮在表面,主要是限于電影的篇幅吧,其實還應該去看原著才對;就角色而言,女性的角色都覺得氣場蠻符合,但是總覺得黃軒并沒有完全刻畫出劉峰,換句話說,劉峰這個人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黃軒卻不會。但是不管怎樣,黃軒依然好好看好好看哦。

1.jpg

整部電影讓我反反復復想起的一句話是“出走的時間”。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其實都不屬于自己,而是在時代背景下,交由潮流推動。我們每個人,都只不過是這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卻難以意識到任何人的命運,都只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曇花一現。芳華易逝,轉眼我們就會老去。

整個電影里,最打動我的情節,大概是許多年后他們再次相見。那些曾經如此燦爛的一群人,那些仿佛永遠充滿著陽光的青春歲月,在時間長河的磨礪下,越來越靠近現實。最終每個人都走上了自己不同的命運。而我們呢?許多年后,我們各自會在哪里?又都做著什么樣的事情?滿意、幸福、平淡、抑或麻木?

2.jpg

其實電影里最讓我有感觸的幾個情節,都是關于“善良”的論述,我甚至覺得,《芳華》除了演繹一代人不同的人命運之外,一直在探討“善良”對人生的意義。最典型的,就是劉峰、何小萍與蕭穗子?;罾卒h”劉峰是公認的善良,始終在盡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生活的更好;何小萍內向敏感脆弱缺愛,但她從不愿意傷害任何人,也只有她,用盡一生在回報劉峰曾經給她的善意;蕭穗子比同齡的任何一個女孩子都懂事識大體,她默默地愛著陳燦,卻最后將自己小心翼翼寫出來的情詩撕碎在風中,同樣結束的是她美好的青春歲月。

記憶比較深的關于善良的論述:“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所以對于一直成長在缺愛環境中的敏感自卑的何小萍而言,劉峰的善良她愿意用一生去追隨和回報。而對于林丁丁而言,劉峰的善良卻是“讓她覺得惡心和沒有生命力”,因為在她眼中,劉峰已經成為一個一直奉獻自己的圣人,這樣的圣人不應該有七情六欲,他甚至應該偉大到不食人間煙火,所有的人把他的奉獻當成了理所當然,所以但凡他有普通人的表現,他就從被瞻仰的高高的位置拋下,最終被拋棄。換句話說,太過善良,就難以融入塵世的集體,所以劉峰與何小萍最終成了兩個被集體拋棄的人。

3.jpeg

這就是讓我看不懂的點,太過善良的人,珍視善良的人,最終活到了集體之外,他們的芳華有太多的承載、付出、嘲笑和苦痛。而那些不那么善良的或者普通的人,他們的芳華充滿著激情、陽光、瀟灑和活力。這讓我始終在想,究竟什么是生命力本身?善良也許意味著太多的壓抑,而活力則偏向于無拘束地釋放本性。什么樣的芳華,才更有意義?

直到影片的最后,劉峰和小萍這兩個被集體拋棄的人,嘗盡了生活的苦而最終在一起時,他們比所有的人在時間磨礪中都表現的更為淡然。也許這就是善良帶給他們的力量,直到最后才讓我覺得讓他們所經歷的所有不公正、苦難都充滿了意義。其實一直在期待他們在一起,然而結局的在一起,卻也是充滿了平淡的在一起。不過,這也許就是真實的人生吧。

4.jpg

也許善良與活力地關系,就是細水長流之于曇花一現?就是柴米油鹽和詩與遠方?依然沒有想明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