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富蘭克林自傳》
【作者】【美】富蘭克林
【字數】3600
【正文】
本書是美國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寫的自傳。富蘭克林在晚年的時候,通過這本自傳,回顧他的一生。他的人生經歷、人生經驗以及個人的總結,成為后世學習的范本和楷模。
001 富蘭克林的主業和副業
富蘭克林的主業,是印刷行業。
18世紀的“印刷業”,相當于現在的”移動互聯網“。
人類的文明認知發展史,經歷了:語音的口口相傳——文字的出現——筆和紙的出現——現代印刷業普及,大量報紙和書籍的出現——計算機的出現——互聯網的出現——移動互聯網的出現。
每一次變遷,對于“信息“而言,無論是載體還是信息量本身,都是一次從”質“到”量“的飛躍。
富蘭克林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印刷業開始興旺和發達起來的時期,他借助印刷,開辦了報紙,掌握了當時的重要媒體領域,并憑借這一優勢,為他后面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上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但是如果只靠這種運氣,是遠遠不夠的。富蘭克林能夠的異軍突起,離不開他的個人的努力以及天賦異稟。
富蘭克林是一個有天賦的人。他十二歲開始學習印刷業的技術,15、6歲成為這個行當的好手,二十幾歲開始自己創業。無論排版、印刷,還是到鉛字鑄造,油墨配置,整個印刷業的全部領域,富蘭克林都已經全套掌握,他還成為當地,乃至全國印刷業的佼佼者。不過,在早期,真正能為他帶來廣告效應的,是他的勤奮。
他的客戶評論道:“他(富蘭克林)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當我從俱樂部回家的時候,我看見他在工作;第二天,當他的鄰居們沒有起床,他又開始工作了!”
富蘭克林在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了費城乃至賓西法利亞州最好的印刷商。承接了很多很多諸如政府宣傳冊,文件,彩票甚至鈔票的業務。他不單單自己發財,還刻意培養著自己手下,讓他們成長,給他們機會,提供資金和設備讓他們去別的州府開設分店。最后很多人從這里走出來,自己創業,自己當上了老板。富蘭克林通過這種“可復制的領導力”,不但把自己的事業經營得興旺發達,還把自己從繁瑣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的“副業”之中。
所以我們可以從他的經驗里得到一條重要的經驗:
創業者一定要有一個能夠絕支撐起來的主業。這個主業,一定要想辦法做到這個領域中一個很牢固的地位。
主業才是創業者的根本所在。主業的所帶來的不單是源源不斷的財務收入,更多的是穩固的社會信譽,以及自己做事的經驗和信心。同時,主業基礎牢固,這也使得創業者能夠有資源,有精力,有時間,專注地從事自己最擅長、最喜愛以及對社會有價值的工作(最好把這個最終變成自己的主業)。主業地位之重,不可或缺。
富蘭克林本人為自己撰寫了墓志銘,只有一句話:
“印刷工,本杰明·富蘭克林。”
看來,他很清楚自己是誰,最重要的主業是什么。
富蘭克林除了”印刷”這個主業,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副業,其實至始至終只有一個? ——? 讀書!大量的讀書!
他后面所獲得的那些稱謂、那些榮譽,以及那些成就,其實都是他讀書讀出來的結果。
富蘭克林的學歷不高。早年的時候,他只讀過一年的拉丁語學校。但就是從這個學校里,他培養出了自己閱讀的興趣。
后期,他主動選擇從事“印刷”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刷業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書籍,能夠和很多讀書的人交往。
富蘭克林終身刻意地保持了閱讀習慣,他的學歷很低,但是知識卻非常淵博。以至于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憑借能讀書而聲名遠播。在他們那個時代,能夠識字看懂圣經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富蘭克林不但能夠大量地讀書籍,還能有很不錯的文筆,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少見(其實,這樣的人,現在也不多見)。
憑借讀書,憑借寫作,富蘭克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他是一個真正地自學成才的人。不過,他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人,他創建了最早的社群學習模式——共讀社。正是憑借自己刻苦努力,以及大量地和書友交流,富蘭克林最終成為了一個博學的人。
所以,一個創業者,在做好本職行業,主業的同時,最好刻意地培養自己的副業,或者說斜杠能力。讀書,就是其中最佳的一個斜杠。尤其是現代社會,一個人會不會讀書,很大程度會影響到他的現在和未來。
002? 完美13條
富蘭克林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他學習了很多門派的宗教觀點,總結出13條比較有共性的價值觀,他把每天刻意地練習,力爭把自己向完美靠攏。
這13條是:
1、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2、沉默:說話必須對人,對自己有益;不做無聊的聊天。
3、生活秩序:每一件東西都放在他們該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務應當有一定的時間。
4、決心:做應該做的事情,決心要做的是應該堅持不懈。
5、儉樸:花錢必須于人于己有利,杜絕浪費。
6、勤勉:不浪費時間,只做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比必要的行動。
7、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如此。
8、公正:不做害人的事,不要忘記旅行對人有益而且又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9、中庸適度:避免極端。容忍別人對你應得的懲罰。
10、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潔。
11、鎮靜:不要因為小事或者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驚慌。
12、貞潔:除非為了健康或者生育后代,不常進行房事,永遠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者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13、謙虛:效仿耶穌和蘇格拉底。
正是上述的13條具體的道德典范,奠定了富蘭克林在西方文化中的經典地位。
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富蘭克林的“刻意練習法”(如下圖)
富蘭克林每一個星期,刻意練習一種品德。比如上圖中就顯示,這個星期主題是“節制”,這一個星期,爭取“節制”這一個項目,不要出太多錯誤。
而且其他的品德,就需要刻意關注。一旦犯錯,就做一個標注。每天進行復盤。13個星期,完成一個周期。一年一共進行4個周期。
富蘭克林說道:想要一次把所有的品德,在短時間之內都做到完美,幾乎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向花園拔草一樣,一個星期,可以特定地關注一個區域,拔出這個區域的雜草。另一個星期,刻意地關注下一個區域。長此以往,整個花園井井有條。
富蘭克林的這種刻意練習方法,很值得學習。
003 謙虛
早期的富蘭克林所羅列的“優秀品德”中,只有12項。后面,不止一個他的好友,私下里對富蘭克林說,他說話有些“傲慢”。這個缺點,引起了富蘭克林的關注,于是,他把“謙虛”,特意地加入了他需要練習的品德項目中。
這一點,對我自己也非常有用。富蘭克林,對于謙虛和傲慢,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
1、喜歡爭辯,這實際上是一個人的缺陷。無論是富蘭克林那個時代,還是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爭辯,喜歡運用各種技巧,讓自己在爭辯中“贏”。自己非常滿足于這種“贏”的快樂的感覺。
事實上,這只是你自己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錯覺和偏差。
因為,無論最后的輸贏結果如何,無論最后誰的觀點正誤如何,最終都會給交流的某一方,甚至雙方或者多方,留下不愉快的印象,會讓人無論是心理上還是情緒上,產生反感。
2、富蘭克林刻意地要求自己說話時,杜絕“一定”,“無疑”這樣的絕對字眼,而是用“我想象”,“我料想”,“我猜想”,“目前看起來好像……”這樣詞匯,刻意減低自己的語氣。
而當對方的觀點,明顯有問題的時候,則用“你說的是對的,在什么什么特定的情況下,這種看法是正確的。可是具體到目前的什么什么情況,我認為好像有一些地方需要變化……”
這種委婉的說法,即能很清楚地表達了自己觀點,同時又可以避免了雙方產生情緒上的矛盾。
生活中,很多大的爭執,毫無妥協決裂,以及相互惡意的攻擊,從一開始,都是從情緒的略微不滿開始的。富蘭克林注意到了這一點,刻意地規避這一點。他一生中,和他觀點不同,立場不同,甚至意見向左的人很多。但是私底下,卻大部分能夠很好地進行溝通,能夠當朋友,能夠一起吃飯喝酒,而且都能夠很信賴他。這一點,非常非常地難得。
3、富蘭克林比較聰明,他實際上是很多提案、創意的首創者,也是很多活動以及組織的發起人。但是,他刻意回避這一點,對外是以“我的朋友們委托我”,“大家討論后的委托我”等等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里。他很刻意地不當哪一個領頭的,出風頭的人。可以回避虛榮,這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好處。
富蘭克林自己說這樣更利于他去推廣這些創意,而不是陷入人們目光關注的焦點。他把他置身于焦點和是非之外(實際上,總是有很多虛榮的人,爭著去當這個出風頭的人),這實際上是富蘭克林一種非常聰明的實用主義哲學。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可能會損失原創者這樣的名聲。但是事件進行過程中,他這樣的姿態,往往有利于事情的回旋,有利于客觀地看事情和解決問題,也有利于團結大多數人,而不是刺激大多數人。中國的古老哲學里也有“木秀于林,風必催之”的道理。
富蘭克林刻意回避名譽,而尋求事情和問題的真正解決之道。長此以往,誰都知道他是一個最靠譜,誠信的那個人。同時也是最安全的那個人。沒有人會擔心富蘭克林會為了爭權奪利。長此以往,他收獲的是越來越多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富蘭克林在書中說到:傲慢是最大的愚蠢!,那么反過來,不是也可以說,謙虛就是最大的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