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和時間管理相關的書,吸收了部分GTD的理念,吸收了部分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作者主張不要喊口號和抽象的目標,而是通過改變一個個的具體的行為的節點來改善整個結果,即不要關注結果,而是關注過程。
時間段安排任務的注意事項:
- 時間段任務不要安排的太慢,保持“8分飽”,保持適當的彈性
- 通過儀式切換狀態,比如:拿上一本書上廁所,進入閱讀狀態; 吃早餐,進入準備上班狀態; 帶上耳機上地鐵,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 還有什么儀式?
碎片化休息提升休息效率: - 困不是問題,困得時候挺著不休息才是問題。
- 一天小憩多次,每次18分鐘(為什么是18分鐘?)
- 剛起床的瞬間,大腦會告訴自己沒有休息夠應該繼續睡,但理性告訴自己白天還有幾次小睡時間,有機會補救。
- 晚上琢磨事大腦容易興奮,夜間睡眠質量不高。
解決賴床問題:
- 雙鬧鐘,wake鬧鐘+up鬧鐘,間隔3分鐘,一個到點后起床將另一個也關了(訂三個鬧鐘也好幾次睡過頭)
- 清醒: 喝一杯提前準備的白開水、吃點小食品、洗臉、幾分鐘的熱身運動、上廁所
- 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安排好起床后需要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是固定習慣,即蹲馬桶+閱讀)
碎片清單隨身帶:
- 使用手機APP隨身記錄(目前我在用atimelogger)
- 碎片時間的時候拿出清單處理
- 不在你計劃的時間段的時間才叫碎片時間,比如: 臨時多出來的時間,等車的時間,完成一個任務打算休息下的時間,比如沒事做的時間
每日清單(today todo list)
- 每日清單的內容來自碎片清單
- 不要簡單的將碎片清單里的內容直接移到每日清單,而是加以思考和加工,即做好計劃分析,讓其變成一個靠譜的行動(分解,量化,執行),所以一個大的事項盡量分解到各個小的步驟
- 在做計劃的時候多思考,執行的時候就可以少一些不必要的猶豫。
如何訓練專注力:
- 消除外界打擾 (電話、郵件、網絡)
- 番茄工作法 (25分鐘做事,5分鐘休息)對我來說番茄工作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重大項目的時候。
- 禪修 (用 “另一個自己” 觀察自己)
- 最后,“不專注”也是一項能力,即快速切換的能力。
你無法“不做什么”
- 發現自己在會議中話多,想少說,可是沒有卵用,更積極的方式是“記筆記”, 你傾聽了自然就少說了
- 經常蹺二郎腿,想不翹,很難,但是經過別人提醒,發現良好的坐姿是保持上身挺直,新的習慣養成舊的習慣自然就沒了
通過思維模板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 積累自己的問題庫
- 比如,一個樂觀的清單,一個情緒清單等等。 可以理解為專家的最佳實踐指南,隨時提醒自己。
制定一項習慣的操作步驟:
- 確定時間
- 確定地點
- 有趣、方便的物品 (比如跑步用的裝備,耳機,計時器等)
- 環境
- 調節身心狀態 (比如沐浴,冥想,小睡)
- 認識到他人的影響 (誘惑者、觀眾、導師、同伴、監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