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西里遠征之后雅典就處于被動之中。前413年,雅典重步兵約9000人,11000人的雇工階層公民和3000外邦人,這次戰爭開始時少了一半。但是,這樣的指標依然讓雅典很強大,更何況雅典的海上力量雖然損失了216艘戰艦,但是制海權依然在雅典人手上。斯巴達的海上力量不僅僅是相比雅典弱小,而是絕對的弱小,關鍵是他們沒有經驗豐富的槳手和指揮官。
? ? ? ? 雅典長期積累的國力,不可能被一下子擊垮。民主制在這里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就是強大的凝聚力。
? ? ? ? 為了應對西西里遠征之后政治與財政的困境,雅典人選舉了十名賢哲——由每個部落選出。這個“十位賢哲”被賦予向公民大會提案權,實際上是取代了議事會。同時,雅典決定動用戰初準備的1000塔蘭同儲備資金。
? ? ? ? 在面臨生存時,雅典的直接民主還是很愿意做出相應的變化的。但是,這樣的變化太小了,并沒有改變甚至都沒有怎么影響民主制。修昔底德甚至挖苦了一下雅典:“在危機時刻,雅典人像往常一樣,愿意紀律嚴明地去做任何事。”
? ? ? ? 雅典的失敗給了斯巴達極大的信心。再擁有了力量平衡上的變化之后,他們表現出了“他們可以安全的控制全希臘的霸權”的野心。比如之后,斯巴達與波斯總督提撒弗捏斯簽訂修訂的各種條約。正是波斯的加入,使得戰爭的情況變得復雜,同時也推進戰爭的進程,要不然誰知道雙方還能打多久。
? ? ? ? 斯巴達為了贏得戰爭,斯巴達人為了從戰爭中獲得財富與榮譽,戰爭的機器快速運轉起來。阿基斯二世國王先是煽動雅典附庸國叛亂,同時又扣押人質和勒索錢財——這表明他的野心隨斯巴達的野心一同膨脹。隨后,優卑亞、萊斯博斯和希俄斯都邀請斯巴達幫助自己拜托雅典的壓迫。波斯在小亞細亞南北的兩個總督提撒弗捏斯和法那巴佐斯也派來使團,最后斯巴達選擇了希俄斯和提撒弗捏斯。原因是提撒弗捏斯的地位更好,同時希俄斯有自己的艦隊。
? ? ? ? 但在出兵時,科林斯卻要求在地峽運動會(四大泛希臘運動會之一)結束后前往。科林斯此舉可能是因為感受到了斯巴達的野心,而有所芥蒂。
? ? ? ? 前412年7月,阿爾卡美涅斯領船21艘。但卻被雅典艦隊在廢棄港口斯皮賴奧擊敗,阿爾卡美涅斯本人戰死。此戰向世人表明雅典依然掌控海洋,海軍實力依然遠在斯巴達之上。
? ? ? ? 亞西比德鼓動斯巴達前往小亞細亞煽動雅典盟邦叛亂。亞西比德的斯巴達人盟友卡爾基丟斯和監察官也認同。到達目的地后,卡爾基丟斯與提撒弗捏斯簽訂條約。這個條約讓斯巴達承認波斯國王極其先王所統治過的地方。這個條約可以說出賣了希臘人的利益,這也暴露了斯巴達的野心。不過這個條約是卡爾基丟斯秘密簽訂的,也是在亞西比德的幫助下。如果這個條約被公開,那么斯巴達的處境會十分尷尬。亞西比德幫助簽訂這個條約,其實他是在利用斯巴達的野心,使其自食惡果,他好返回雅典。
? ? ? ? 希俄斯、萊斯博斯、優卑亞及周邊盟邦都在斯巴達的幫助叛變,這給雅典很大的壓力,讓其自顧不暇。不過,雅典人并不是這么能被輕易擊垮的。
? ? ? ? 雅典首先收復萊斯博斯島,隨后又收復克拉佐門奈并用海軍封鎖希俄斯島。海軍的劣勢再次阻礙了斯巴達的軍事行動,反觀雅典又因為海軍實力而穩定局勢。不過,雅典在米利都時,為了避免與斯巴達陸軍接觸而撤退,這讓阿爾戈斯人很是不滿,隨機退出戰爭。因為撤離米利都,伊阿蘇斯也被斯巴達占領,導致波斯反叛者,雅典的盟友阿摩基斯被抓。這兩件事都給雅典造成不小的影響。
? ? ? ? 煽動雅典盟邦叛亂的努力沒有成功,而且支持亞西比德卡爾基丟斯陣亡,監察官卸任,這讓亞西比德很是被動。再加上傳聞他給阿基斯二世國王戴綠帽,兩人關系甚差。最終,亞西比德投奔提撒弗捏斯。
? ? ? ? 在海上的勝利給了雅典很大的信心,但是這并沒有掩蓋遠征所帶來的后果。雅典一些人開始密謀推翻民主制,建立寡頭制。有的人是溫和派,希望對民主加以限制。溫和派的主要人物是色拉西布洛斯,雅典城的政治俱樂部很多也是寡頭派,而派桑德和普率尼科斯則屬于投機派。
? ? ? ? 雅典城內的寡頭派大多是重步兵或更高的階層。駐守在萊斯博斯的雅典艦隊的士兵大多是較低階層,他們支持民主制,在色拉西布洛斯的領導下他們是溫和派。寡頭派希望取代民主制,溫和派希望改進民主制(哪怕只是暫時的),寡頭派為了和溫和派合作,隱瞞了自己的真實目的。雙方的合作關鍵在于亞西比德,他利用自己對提撒弗捏斯的影響力來希望回到雅典。雙方把希望寄托與亞西比德,希望他能把波斯拉向雅典一邊而打贏戰爭。以此為借口他們向雅典提出對民主制的改革。
? ? ? ? 溫和派的雅典艦隊大多在萊斯博斯島,寡頭派大多在城內,所以對于“改革”,寡頭派成了行動者。他們開始在城內刺殺那些民主派人士,一時在城內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公民大會時,沒有人敢于發言,生怕被人報復,寡頭派實際上控制了公民大會。他們組成一個“三十人委員會”,并在不久后在雅典城外的克羅諾斯西比烏斯山上開會,而非傳統的鋪尼克斯山,同時派重步兵保護。這樣的目的很明顯了,他們在控制公民大會的情況下政變成功了,結束了一個世紀的民主制——這一年(前411)剛好是民主制一百周年。而萊斯博斯島上的溫和派以為這是改革的必要手段,沒有干預。
? ? ? ? 不久真實情況就傳到萊斯博斯島。再加上亞西比德的真是目的被提撒弗捏斯知曉而失寵,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不過他偽裝的很好。溫和派與寡頭派決裂。為了自保,寡頭派開始主動聯系斯巴達求和。寡頭派出賣國家的行為也被發現。萊斯博斯島的駐軍與寡頭派決裂,而雅典城政變之后的四百人會議也有內部分歧。塞拉門尼斯屬于寡頭派的溫和派,他反對更加狹隘的寡頭政權。最終在愛國者和溫和派的努力下,終結寡頭統治。“五千人”政體上臺,十個月后完全過度到原先的民主政治。有人評價“五千人政體”是雅典最美好的時期。
? ? ? ? 斯巴達與提撒弗捏斯的合作并不愉快,于是他們向北與法那巴佐斯合作,把目標放在了赫勒斯滂海峽上,這里是是雅典從黑海進口糧食的重要通道。先在基諾塞馬戰役,雅典75艘戰艦,斯巴達86艘。因為海峽地形,斯巴達的司令明達魯斯準備利用近戰優勢打擊雅典。但是在交戰中,色拉西布洛斯即是發現了斯巴達的圈套。雅典海軍的高素質救了他們,他們把紀律渙散的斯巴達擊敗。而且亞西比德的援軍及時趕到(寡頭派倒臺后他回到萊斯博斯冰擔任將軍,但并沒有回雅典)。最終,雅典損失15艘,俘虜21艘。這場戰役意義重大,如果雅典戰敗,那么整個戰爭就結束了。
? ? ? ? 隨后不就又發生庫濟庫斯戰役。雅典兵分四路:重步兵直奔庫濟庫斯;塞拉門尼斯和色拉西布洛斯各率一直共46艘戰艦。藏在阿爾塔基半島北端;亞西比德領40艘作為誘餌徑直奔向庫濟庫斯。斯巴達的明達魯斯有80艘(包括敘拉古等盟邦船)。中計的明達魯斯敗的很慘,本人戰死,眾多士兵被俘,大量的軍姿和除敘拉古之外的所有戰艦被雅典繳獲。敘拉古在絕望之下也把自己的船焚毀。雅典人再次牢牢控制了赫勒斯滂海峽,保障了雅典的糧食供應。
? ? ? ? 雅典沒有在西西里之后一瀉千里,事實再次證明斯巴達要想戰勝雅典,必須打敗雅典海軍。但就目前來看,斯巴達沒有這樣的能力。僵局還會持續多久,請看下篇。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