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個體,還是集體。只要生活在這世間,我們總會遇到讓人崩潰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感覺生活讓人喘不過氣,有時候活著比死了更難受,但是命運再怎么悲慘,生活再怎么艱難,只要心懷希望,試著改變,我們便能絕處逢生。
任何時候,都要對生活抱滿希望。正如普希金的詩里所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今天我們讀《島》的第二部分(45-90頁)。沒有哪個麻風病人能逃過隔離的命運,即便是深受人們愛戴的人民教師伊蓮妮也不例外。第二部分開始講述她們在斯皮納龍格隔離島發生的事,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讀之前請你思考兩個問題。
1.從你出生到現在,你遇到過最讓你崩潰的事情是什么?
2.如果你真的遭受命運帶來的苦難,你會怎么辦?
當伊蓮妮意識到自己感染了麻風病,出于對學生的負責,她知道自己逃不過了,終究要離開家人,去往斯皮納龍格。
得了麻風病的人是痛苦的,他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們的肌膚會被一點一點的腐蝕。得了麻風病的人,最后都沒有好下場。行動遲緩,缺胳膊少腿的人很多,病痛把人的精神和希望一點一點耗盡。
對伊蓮妮而言,病痛是其次的,真正讓她痛苦的是離開學校,離開她的學生。她是那么的熱愛他們,如果沒有遭受這樣的病痛,她一定會做得更好,把學生們帶到更高的知識殿堂。
伊蓮妮作為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母親,離開他們,離開她的家庭,她是痛苦的,但她沒有辦法。她看過宣傳手冊,她對比自己的癥狀,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染上這可怕的疾病。她始終是要離開的。
伊蓮妮離開的時候,幾乎每個學生和學生的家長們都來送她了。她穿過人群,人們沉默,她走進防波提,人們仍是沉默。“盡管這幾百米似乎永遠走不到盡頭,伊蓮妮到防波提的行程還是結束了,她最后一次轉身面向人群。她的家看不見了,可是她知道,百葉窗仍管著,女兒們還在黑暗中哭泣”。
島上十分物資匱乏,吃、住、淡水、醫療都是大問題。盡管如此,“對這些麻風病的受害者而言,斯皮納龍格就是救濟所,把他們從被社會拋棄的卑賤苦難中解救出來”。
1.有了住所和食物,在這個小島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這個小島的領袖肯圖馬里斯和他的夫人娥必達給了伊蓮妮很多幫助。伊蓮妮和小男孩迪米特(她的學生)在島上有了自己的家。新家雖然簡陋,但是她們把它整理得很干凈,住著十分舒適。她們宛若一對母子,她們在院子種上鮮花,日子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2.教育在什么時候都不應該舍棄,孩子的培養永遠是充滿希望的,即便是患有滿風病的孩子,也有獲得知識的權利。
伊蓮妮爭取到了在島上教書的資格,她認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應該讓孩子們得到好的教育,而不是在課堂上混日子,等死。學生們喜歡她,喜歡她教的東西。由于之前的老師的懈怠,孩子們學到的知識非常少。伊蓮妮決定在自己家里為孩子們輔導,到了最后,她的小屋子里擠滿了學生。
3.在這個小島生活,要學會適應、改變和進取。當然了還要集合群眾的力量,向政府爭取一切本應享有的權利。他們爭取到了醫務人員的治療,他們爭取到了擴建房子需要的材料和金錢,他們爭取到了淡水和暖氣。
這個小島之前是完全沒有醫務人員的,在領袖肯圖馬里斯的爭取下,政府答應定期派發醫務人員給麻風病人們治療。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拉帕基斯醫生,他絕對是一個有著高尚品格的醫生。
“拉帕基斯醫生在斯皮納龍格上主要是治療傷口,建議病人要做好特別預防措施,告訴他們如何鍛煉才能有益健康。每當有新來的病人時,他總會做個全面檢查。隨著醫生日的引進,隨著社區對這個病的逐漸了解,島上士氣大大提高,大部分病人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
最后要提的是從雅典帶來的麻風病人,一共二十三個新居民。新到來的居民和之前的新來者不一樣,以往都是些漁夫,小佃農或小店主,而他們是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律師、教師、醫生、石匠、編輯、工程師......他們最開始來到這個地方的感受是絕望,因為在之前的醫院里他們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說是虐待,他們反抗了,所以被趕到這個地方。然而在這個地方他們反而得到了人該有的待遇。他們仿佛獲得重生一般,覺得充滿了希望。
新增了二十三個居民,這對來自克里特島的淡水供應、對破裂供水管的修復要求更高了最后在律師帕帕蒂米特里奧、工程師米哈利斯和島上領袖肯圖馬里斯三人的努力爭取下,政府同意了這些修建要求。后來他們有了淡水,增加了新的居住所,在冬日來臨的時候,他們還有了暖氣。
圣誕節在溫暖中度過,一年又安然度過了。“盡管安娜和瑪麗婭還是懷念她們的母親,可她們現在知道,沒有她她們也能生活下去”。
沒有什么悲愴是讓人活不下去的,只要愿意,再艱難的事情,都會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