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時代的《吃面條》們和說「俗」的人
提起《吃面條》,喜歡小品的朋友絕對不會陌生。
1984年的春晚上,陳佩斯老師和朱時茂老師表演了這樣一個小品。
時任1984年春晚導演黃一鶴回憶說:「《吃面條》是我們國家晚會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品。」
自此,小品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在各種晚會語言類節目和目前「喜劇類」綜藝節目的里,它與歷史悠久的相聲,成為最重要的兩股力量。
這樣一個被奉為經典的節目差一點沒有登上當年春晚的舞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沒有意義的純逗樂的節目」。
時至今日,或許晚會還有這方面的考量,但是在小品和相聲的大旗分別由趙本山老師和郭德綱老師扛走之后,輿論環境已經寬松了很多。
兩位老師不止一次的被人質疑過「作品沒有內容」、「只是純粹搞笑」、「俗」,他們都用自己精湛的語言予以回擊。
在兩位老師被抨擊的時候,強行煽情或強行贊美主旋律的小品相聲有很多,遺憾的是它們好像把功夫都用在「強行」上,在不好笑的同時又讓人覺得十分尷尬。
在這樣一個討論的大環境有些畸形的情況下,討論變得的不夠充分。兩邊足夠理性的聲音應該是「兩位老師的作品有這么多的受眾,并且大家又這么喜歡看,能不能加上什么內容意義告訴觀眾些什么?」和「相聲和小品能不能以純粹搞笑的形態出現?」
答案當然是相聲和小品完全能以純粹搞笑的形態出現,因為快樂很重要,能把快樂帶給別人已經是件相當厲害的事了。
但是「相聲和小品完全能以純粹搞笑的形態出現」不代表「相聲和小品只以純粹搞笑的形態出現就好了」。
由于兩位老師受到很多抨擊,大多數上了內容意義的小品和相聲又流于情感的綁架和生硬的說教,使得人們對「上了內容意義」的小品和相聲產生了反感的情緒,這種情緒有一部分也延續到了對目前「喜劇類」綜藝節目的里大行其道的「笑中帶淚」作品的態度。
靈感的來源是多方面的,一個創作人在服務大眾的同時,也會產生表達自己的愿望,有可能是表達自己的態度、有可能是緬懷什么、也有可能是提醒人們什么。
只是一定會受制于自己創作的載體。一個「喜劇人」只能通過「喜劇」來最大程度的表達。比如賈玲老師通過《你好,李煥英》來緬懷母親,開心麻花團隊通過《熱帶驚雷》和《圣誕快樂》來提醒人們戰爭的殘酷。
其實這并不突兀,因為每一滴「淚」的背后,都可以是曾經的「笑」。你越想達到「淚」的效果,就需要越大程度的展現曾經的「笑」。
錯了的不是「上內容和意義」,是「強行」;錯了的也不是「俗」,是「停止了創作并不斷重復著倫理梗」。
(二)新時代的「吃面條」們和叫好的人
上次聊了聊《吃面條》和「俗」,今天再往下聊一會兒。
上篇文章說了,《吃面條》可以說是第一個小品,向這個作品致敬的小品也不在少數。
比如《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喬杉老師和修睿老師的小品《吃面條》,就是明著致敬陳佩斯老師和朱時茂老師的《吃面條》,不僅僅用了這個名字,小品笑點的展開也建立在不停的吃面條上。
還有馮鞏老師和李志強老師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的《咱們村的事兒》,雖然與「面條」無關,但是小品笑點的展開建立在不停喝水上。
為什么說這個小品也是致敬呢,《吃面條》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陳佩斯先生飾演的角色在最開始「偷吃」了一碗面,表現出「吃面」是自己沾光了。正是有這個讓后面的行為都屬于「自找的」的環節,后面不停的吃面才產生了笑點。
然而新時代的「吃面條」們和《吃面條》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就是吃(或喝)的都是實物。
陳佩斯老師在《吃面條》中的表演堪稱一絕。用一個空碗和空桶把角色一開始的「餓」和后來的「撐」,以及面的多少,在碗里、桶里、嘴里的狀態都用對細節的表演展現出來。
用實物不代表沒有演技,可能是表現一種誠意,有些時候也是劇情展現角色辛苦的需要,不過更多還是因為觀眾喜歡。
你總能聽到在新時代的「吃面條」們吃(或喝)之前,觀眾席上出現零星又嘹亮的男性聲音,高喊著「吃!」(或「喝!」)。
而這樣的橋段也總是會成為媒體的宣傳點和觀眾的記憶點,比如「馮鞏一個勁的喝涼水」、「賈玲吃辣椒灌啤酒」、「張子棟吃狗糧」、「張小斐吃大蔥」等等。
自從網絡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作品里加入這樣的橋段。我總覺得這之間一定有關系,或許你曾聽說過「快手」這個軟件的火爆,這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快手」這個短視頻平臺最火爆的視頻不乏吃電燈泡、生吃一管芥末、猛灌白酒甚至是是炸自己褲襠這一類的視頻。
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平臺的朋友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更匪夷所思的是多家的數據分析表明「快手」是我們國家第一大短視頻應用,日活躍量曾僅次于微信、QQ、微博排在第四。
如果你覺得「快手」只是國內的情況。其實國外也有很多類似火爆的視頻,比如洗辣椒浴、吃桂皮粉。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無聊人們的無聊生活,我之前已經指出,越來越多的喜劇作品里加入這樣接近自虐的橋段。
仔細想想,在新時代的「吃面條」們吃(或喝)之前,高喊著「吃!」(或「喝!」),與給吃電燈泡、生吃一管芥末、猛灌白酒甚至是是炸自己褲襠這一類的視頻送禮物,這兩種行為的背后是不是一種行為。
這是件挺無奈的事,因為有時這樣的事情可能也會擊中我們一兩個笑點。只是我不知道,這樣的我們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