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中血淚

靖康之變改變了趙宋一朝的命運,將宋朝的歷史劃分成了北宋與南宋,宋詞的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靖康之變之前,北宋為了奪回幽云十六州,與金國結為海上之盟并合力攻打遼國,這次戰(zhàn)爭讓北宋成功收回幽云十六州,但同時讓金國看到了大宋軍隊的不堪一擊。于是金國攻滅遼國后將矛頭對準了富庶繁華的中原地區(qū),兩次兵臨汴京城下,并在第二次時攻破汴京,擄徽、欽二帝北上,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不久張邦昌還政康王趙構,趙構在建康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南宋剛建立時,金人窮追不舍,對外連連兵敗,在金人“搜山檢海”的口號下,南宋成為一個流浪朝廷,后來甚至泛舟海上。在隨著宋高宗趙構逃亡的人群中,有幾個我們比較熟悉的名字,比如李清照、陸游、陳與義。

靖康之難把宋朝的歷史劃分為兩個部分,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譬如李清照。前半生的她是明眸善睞的才女,后半生的她則是飽嘗辛酸的詞人。靖康之難之后不久她便說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丈夫的不滿和對國事的憂慮,建炎三年趙明誠病故更是雪上加霜,她帶著兩萬卷書和兩千卷金石刻隨著宋高宗繼續(xù)遷徙,戰(zhàn)事、國難、病痛、流年、顛沛幾乎讓她無所適從,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她寫出了她的代表作《聲聲慢·尋尋覓覓》,她長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但她一生的苦難遠遠沒有到達終點。

在國家喪亂、天下紛爭的世間,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靖康之難來臨的時候,陳與義已經三十七歲。早年的陳與義生活在太平無事的宋徽宗政和年間,與好友共同賞花、吟詩、飲酒,儼然一副盛世景象。經歷了靖康之難和流亡兩湖之后的他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洛中舊游,感慨萬千,寫下了《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他回憶起往年的太平時節(jié)時說“益憶昔舞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隨后又想到這些年來的遭遇,感嘆人世滄桑,說“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寫完這首詞后的幾年,陳與義病逝。

在陳與義病逝的這一年,秦檜再次擔任丞相,并與金人簽訂合約,向金人稱臣。兩年后,宋高宗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岳飛不得已而班師,在途中悲憤交加,他感嘆道:“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次年,岳飛交出兵權,被任命為樞密副使。但令岳飛沒有想到的是,這只是一個開頭。

當年七月,岳飛遭萬俟卨誣陷,八月,岳飛軍中財物被沒收,僚屬被勒令散去,部將張憲也被誣入獄,九月,閑居的岳飛登上廬山,他登高遠望,感慨萬千,寫下了《滿江紅》。十月,岳飛父子被捕,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在年關將近之際,將岳飛處死于大理寺,時年三十九歲。南宋最閃耀的一顆將星隕落了,秦檜一黨清除了議和的最后阻力,主戰(zhàn)派們紛紛被貶官,其中就有張

張元干,福建人,金兵包圍汴京時曾在李綱麾下抗金,但隨著主戰(zhàn)派的一一被貶,張元干也退居故鄉(xiāng)福建在家閑居。后來,反對議和最激烈的主戰(zhàn)派胡銓被貶,路過福州時,張元干為他寫下了《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在這首詞中,“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一句成為千古絕唱,也訴說了詩人心中的苦悶和悲憤之情。《賀新郎》這首詞中所蘊含的對友人的殷殷之情和人世滄桑的感慨,千百年來一直打動著歷代文人騷客的心。八百多年后,我黨元老董必武病逝,暮年的毛澤東主席便是一邊聽著《賀新郎》一邊緬懷著自己的故友,并將“舉大白,聽金縷”一句改為“君且去,休回顧”。

因為這首《賀新郎》,張元干被抄家并逮捕入獄。

岳飛之死,胡銓之貶,張元干之入獄,引得天下人為之不平。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是二十四孝之一懷橘陸郎的后裔,名游,字務觀。

陸游的一生充滿著無盡的愛國熱情和報國的理想,至死時,他還“但悲不見九州同”,竭其一生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陸游有著從軍的志向,他希望自己能夠“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而他也確實經歷過一段軍旅生涯,雖然他的這段在宋金邊境大散關經歷的軍旅生涯只有八個月。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敗薄ⅰ爱斈耆f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這段生涯在他的詩詞中被反復提到。他是一個渴望從戎的書生,也是一個擁有滿腔報國雄心的詩人,但這不是他的全部。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的他是閑適安逸的,“蕪蔞豆粥從來事,何恨郵亭坐簣床”的他是安貧樂道的,而“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的他則是無奈、不甘的。

關于陸游還有個軼事,是說他當年參加科舉考進士時,因為成績太好,比同年參考的秦檜的孫子秦塤考得好很多,以至于觸怒秦檜,將陸游黜落。這個故事有不少的人知道,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那一年的狀元并不是秦檜的孫子秦塤,而是當時二十三歲的張孝祥。宋高宗也插手了這次考試,并點張孝祥為狀元,還在秦檜的面前稱贊張孝祥的詩詞和書法。

張孝祥英才卓越,性情豪邁,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天上張公子”。但這位天上的張公子,卻免不了要在塵世浮沉許久。三十五歲那年,張孝祥經過洞庭湖時正值中秋,他寫下《念奴嬌·過洞庭》一詞。“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等名句,與他的偶像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堪稱雙星并耀。在寫下這首詞后不久,張孝祥因病去世。

張孝祥就像是南宋詞壇的一顆流星,光輝璀璨而又轉瞬即逝。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一顆更加熱情、強烈的巨星正在冉冉升起,一個集猛將、能臣、英雄、才子、酷吏于一體,長嘆“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絕世奇才即將橫空出世。

宋金紹興合議后二十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懷著“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雄心南下江南,力圖全殲南宋,卻在采石磯被中書舍人虞允文迎頭痛擊,后方的漢人趁機起事,其中一支活躍在濟南的隊伍投靠了耿京,這支隊伍的首領帶著耿京的手令到南方朝拜宋高宗,卻在回京途中得知叛徒張安國殺死了耿京投降金人,于是率領五十名騎兵沖入五萬軍中殺死了張安國。這位勇士,就是辛棄疾。

率眾南歸后的辛棄疾寫了《美芹十論》,編練了飛虎軍,但在更多的時間里,他并沒有得到南宋當局的重用,于是他長期閑居在家,最長的一次閑居甚至長達十年。

在漫長的閑居過程中,他寫了很多的詩詞,這些詩詞中無不充斥著報國無門的嘆息。“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他一直在無奈的嘆息,在他老年的時候,他寫下了《永遇樂·登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個曾經五十人敵五萬人,萬軍陣中取上將首級的猛將慨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一生不遇,或許最能理解他的,只有他的摯友陳亮。

陳亮與辛棄疾都是堅決的主戰(zhàn)派,他與辛棄疾之間政見一致,才情相仿,甚至性情也投緣,他們都是不容于世的怪才。

宋孝宗使章森赴金國賀壽,陳亮寫詞為他壯行。陳亮為人直截痛快,寫的詞慷慨豪邁,他寫出了《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將一件屈辱的事情寫的慷慨激昂,令人感奮。他寫“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寫“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寫“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作為一個有著強烈自信心和報國壯志的人,他認為這件事本身是一種屈辱,但他卻相信這樣的屈辱不會太久。但很可惜的事,他到死都沒有看到揚眉吐氣的那一天,這又和陸游很相似。

詞壇只有豪放一脈,未免缺少些風雅,于是姜夔應運而生。經過那個曾經“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的揚州城時,他看到的是一片破敗之景,于是他寫下了《揚州慢》。從此揚州就和姜夔、和揚州慢這個詞牌名結下了情緣。

姜夔是一位詞人,他把婉約詞推到了清空騷雅的最高境界,被后來的張炎以及清代的朱彝尊等人一致推崇。他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家,他自度詞曲十四首,留下了世界上唯一一部還能夠按譜彈唱的宋詞集《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一生為布衣,但他卻交游天下,在他的朋友中,有楊萬里、范成大、劉過這些光輝的名字。一日,姜夔與劉去非等人在武昌的南樓集會,一時傳為佳話。

二十年后,有人重上南樓,回憶起過往同游的故人,感慨萬千,這個人,就是劉過。

他寫《唐多令》,說“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寫“舊江山,渾是新愁”,最后又慨嘆“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因為這首詞,唐多令這個鮮少有人問津的曲調,甚至被改為《南樓令》。“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這一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境。

劉過是江湖游士,為人豪俠仗義,愛好結交英杰,卻一生未得仕進,他的朋友里除了姜夔,還有陳亮和辛棄疾。他的朋友辛棄疾晚年感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而與劉過同時期有一位詞人也發(fā)出了同樣的慨嘆。

當時的文壇領袖劉克莊和劉過一樣,好結交朋友,而這一聲類似的慨嘆就是他有感于摯友方孚若和他自身的遭遇而作,此時無論是方孚若還是他自己,都被貶謫而不受重用。有感于此,他感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李將軍是指李廣,當年漢文帝對他說,如果你活在高皇帝時,萬戶侯何足道哉。劉克莊在這里正是用飛將軍李廣的遭遇來說明自己的懷才不遇。

南宋的國運江河日下,許多有識之士都感覺到危機的來臨。終于,忽必烈在擊敗阿里不哥之后,率軍分水陸兩路進攻南宋,最終在1276年時攻破臨安,謝太后被擄北上,南宋只剩下四處流亡的小朝廷。北宋覆滅靖康之難時,士人們還可以隨著康王趙構南渡,南宋覆滅了,他們又能如何呢?有的人選擇奮起反抗,有的人選擇屈身事虜,還有的人選擇了做南宋遺民。

蔣捷就選擇了第三條路,這個曾經的“櫻桃進士”顛沛流亡于江南,義不事元,從此避世隱居。晚年,當他回首往事時,幾十年如一夢,當年的末世繁華,如今的隱居避世,他感慨人生的無常歲月的滄桑,他寫下了《虞美人·聽雨》,在這首詞中他分別寫出了少年、壯年、老年聽雨的三種心境。他說“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說的是少年的風流姿態(tài),說“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說的是中年的流亡生涯,說“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說的是老年的隱居避世。

除了做遺民的蔣捷、周密、張炎外,還有一類文人,他們被我們稱之為英雄,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毅然挺身而出,最終雖然壯烈犧牲,卻將反抗侵略的浩然正氣融入進了民族的血液中。這樣的英雄,以文天祥為代表。

1278年,文天祥被元軍俘虜,押解到元朝的大都。在北上的途中,隨行的鄧剡生病,文天祥于是寫了兩首《酹江月》與他作別。在這首詞中,文天祥“正為歐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嘆“秦淮應是孤月”,國家的滅亡和民族的慘劇讓他為之太息,但他又相信中原大地不缺反抗的英豪,民族的命運不會就此沉淪,他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次年,崖山海戰(zhàn),元軍主將張弘范強制文天祥隨軍前去,看著南宋幾十萬軍民跳海自盡,陸秀夫也抱著少帝投海,三百年風流從此灰飛煙滅。此時文天祥心中的痛苦,不知可以和誰言說。

所幸他在被押解北方的路上還有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就是曾為南宋宮廷樂師,后來隨太皇太后北上的汪元量。汪元量的詩詞比起前面所提到的這些人來并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他卻以樸素的筆墨寫下了自己所見到的亂世中的慘狀,被稱為宋代的詩史。他以《湖州歌》寫盡亡國之恨,是真正的長歌當哭。千百年后,人們讀到他《六州歌頭》中“風凄凄,雨霏霏,草木皆垂淚”般的景象時,仍然會為那亂世中離亂的人們鞠一把同情之淚。

兩宋是一個令人嘆息的年代,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俱休,比起北宋的詩詞,南宋的詩詞明顯有著更深沉的嘆息和更多的家國之思,其藝術意蘊也更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4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70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05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17評論 1 31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8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8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fā)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0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9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
    永遠語閱讀 550評論 0 0
  • 01 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的飄了幾天,大山都被覆蓋了。 雪剛停,鳥獸就出來覓食。 遠遠的看到一隊人馬跋涉而來,也許是走...
    西山舊事閱讀 7,742評論 4 18
  • 海棠社以“坐看云起時”入詩 一掬清朋淚,三兩笑語癡。 行盡風急處,坐看云起時。 往去無多路,歸徑亦誰知? 今朝有舊...
    云若V閱讀 256評論 6 1
  • 與人之間最合適的距離就是適可宜止,走得越近,感覺會越遠,無論你有多愛那個人,也不可以太親近。 在天長地久之前,我們...
    七公子706閱讀 310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