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惡習最關鍵的一點: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惡習代表著你內心的需要,只有理解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很多人面臨的問題:如何增強自控力?
改變的第一步:認識壞習慣
袁榮親:人就是非理性的,人們都是根據自己過去有限的人生經驗總結出自己的人生信條,這些信條發展出的自動思維左右了我們現在的行動。
習慣其實就是個性基礎,而個性又決定了我們的命運。——習慣決定命運。
刻舟求劍式的好處指某一方式讓自己在過去得到了很多好處,自己現在就會無意識地去習慣它,運用它。
改變第二步:把惡習當朋友來接納
認真聆聽內心的聲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
接受惡習必然對應著一種次人格,感謝它對你的關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過去,但此時此地,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
真正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何長明:“次人格整合法“的總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是幫助的,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朋友來接納,尋找動力,發現內心的使命感。
強大的使命感是促使我們改變的動機。(動機是求助于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動力,求助于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聲音)
改變第三步:培養好習慣
改變第四步:直面痛苦
陳祉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每一種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有無數種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直面痛苦,認識痛苦的意義,領悟到問題的來源,并由此成長。
1、找到同類,總有別人和你一樣不幸甚至更不幸。
2、我為什么這么痛苦,我重復了童年的什么體驗呢?
3、直面自己的痛苦,每一次痛苦促進了我們的成長。
4、潛意識的特點:我們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它的活動會越來越頻繁。
5、擯棄”如果·····一切ok的想法",勿找替罪羊。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逃避問題及其內在痛苦情感的傾向是所有心理疾病主要的原因。
心靈書吧?
《克服焦慮》維雷娜·卡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