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模樣,取決于你看它的眼光,而不是別人的眼光。
有個朋友跟我說:“單位里新調來一個女生,很討BOSS喜歡。我得去學習一下如何討領導歡心。”
其實這個朋友善良低調,專業素養很好,工作也很努力,很討朋友們喜歡。如果說有缺點,那可能不夠精明,不會隱藏自己的好惡,不會把控領導喜好,不會故意表現自己。
我告訴她:“喜歡你的人自然會喜歡,不喜歡你的也強求不來。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那還不如換個環境讓自己舒心。當你改變得不是你了,就算他喜歡你了,那其實還是喜歡的別人。你是個有正常三觀積極向上的成年人,你自己的樣子,你喜歡就夠了。”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斯說過一個哲學觀點:“相信理性,但信任感覺”。
每一位理性的人最終還是逃不脫感性的牢籠。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化妝師給每一位受訪者化了一個疤痕妝,并讓他們照鏡子看到了自己或猙獰或丑陋的臉。然后關鍵的一步是,化妝師說給他們上一個固定妝容的粉。其實,化妝師把他們臉上的疤痕妝擦掉了。
他們出去跟人交往交流,回來談感受,紛紛表示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別人對他們都明顯粗暴無禮,并頻頻盯住他們的“疤痕”。實驗者給他們看了自己并無變化的臉,他們都驚呆了。
有時候我們感受到的世界的所謂“惡意”,其實本身就是我們內心的感覺而已。
你愛自己,世界才會愛你。
哲學家康德說,"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不一樣的。我們永遠無法確知事物"本來"面貌。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我們眼中‘看到’的事物。認為人的心靈開始時就像一張白紙,
而向它提供精神內容的是經驗(即他所謂的觀念)
所以,我們過分依賴我們自己的感官。
我家五歲的女兒有時候覺得世界好無趣啊,生活也枯燥煩悶不堪。我建議她去給自己鏡子里一個大大的微笑。她看著鏡子里微笑的自己,越看越開心,世界都明朗起來了。
哲學家洛克則認為,人的心靈開始時就像一張白紙,而向它提供精神內容的是經驗(即他所謂的觀念)。觀念分為兩種:感覺(sensation)的觀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觀念。感覺來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則來自于心靈觀察本身。
經驗主義相對于我們經常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看起來荒謬不堪。但洛克的觀點還是常常運用在我們的現在的教育事業里。
每個人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你或漂亮,或儒雅,或活潑開朗,或羞澀內向,其實都是自己或者別人的感覺和感知。
幾乎所有90-190斤的女生都嚷著要減肥。以前有個女同學170的身高,106斤,天天叫嚷著胖死了要減肥,要追求小腹完全平坦的效果,什么好吃的都不敢吃,幾乎得了厭食抑郁癥。相反有個身高160,110斤的朋友對自己的身材很滿意,吃遍美食,她說過:“”小腹平坦了就不柔軟,柔軟就不平坦。相對于硬硬的骨感,我選擇軟軟的肉感。自己摸上去又舒服又滿足。”
蔡康永說:“即使因為做自己而被討厭,也勝過扭曲自己而被喜歡。“
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想結束就毫無眷戀地結束。
其實做為一檔十二年的娛樂節目,他已經駕輕就熟,是時候結束開啟不一樣的生活,追求不一樣的夢想了。
比起一成不變的《康熙來了》,現在蔡康永在內地的節目《奇葩說》更火了。他還能做做電影制片、編劇、影評。他本身就懷揣著一顆電影夢啊。
就連是被他連累到成為“無業主婦”的小S也開始了她的新節目《姐姐好餓》,繼續邊揩油邊做訪問。
在所有人都等著蔡康永和小S說后悔的時候,他們給了大家一個漂亮的回擊。他們的世界里只相信自己的眼光,和他人無關。
哲學家休姆說:“心靈是一個劇場。在這個劇場里,不同的感官認知在各種位置和情況下輪流出現、經過、再現、消退及融合。”
在心靈的劇場里,我們都是演員。要演出一場什么樣的戲,我們要遵循自己的內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