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舉行日期在即,君君惡補了好多被提名的電影,下面推薦的,都是最近角逐地比較激烈的影片,看看你都喜歡哪幾部哦~
1、隱藏人物
《隱藏人物》展示了一個真實故事,仍處于種族隔離狀態的1960年代的美國,在NASA工作的三位黑人女性工程師,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那個年代的“第一人”。
影片一反平常渲染激烈的種族斗爭,拋開國與國之間的煽動和壓迫,只是用在NASA發生的各個小故事,將種族隔離的現實生活展現地淋漓盡致。
影片中有非常多的小細節,諸如:
當三個黑人女性遇到白人警察的盤查時,小心翼翼、畢恭畢敬的態度;
在NASA這樣科技最前沿的地方,黑人女性爭分奪秒地抱著文件,來回40分鐘去往有色人種廁所;
被偷偷放置在辦公室的“有色人種咖啡壺”,以及食堂、辦公室、圖書館、學校都是種族隔離的;
申請工程師資格卻必須上過白人學校的課程,以及每當黑人意外出現時,一屋子白人的訝異和沉默。
“我無法改變膚色,我只能成為第一人。”
Mary勇于嘗試不可能的事,打破了黑人并且是女性不能在全白人學校學習的規則,拿到了工程師學位,成為NASA和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非裔航空工程師。
王爾德的那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很好地詮釋了這部影片的主題。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幕后卻星光熠熠的人物形象,她們勇于打破規則和心靈壁壘的信心和自信將激勵所有想要觸碰星空的人。
2、血戰鋼鋸嶺
導演梅爾·吉布森繼《勇敢的心》之后,依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又一大力作,海報上的“再救一個”,讓人無限動容!
影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大軍與日本廝殺的戰場,難以攻克和兇險異常的鋼鋸嶺成了決定美國局面的重要戰斗。
傳奇的戰場總有傳奇的人物出現。
加菲飾演的二等兵道斯就是這樣一個真實存在的英雄。
他不攜帶任何武器上戰場,卻作為一位醫療兵,在到處都是敵軍的地洞,堡壘和埋伏的地方,赤手空拳救下75人。
印象很深的片段是,首戰第一晚道斯和戰友兩人坐在戰壕里,戰友開了一個罐頭問他怎么不吃。滿臉黑漆漆戰灰的道斯只是笑著擺了擺手說:我不吃肉。
這是一個值得讓人肅然起敬的人,或許他的信仰無法改變戰爭,而兇險惡極的戰爭卻也拿他看似最普通的信仰,也無可奈何。
超級喜歡男主角加菲總是一臉陽光的笑容,面對殺戮和暴力依舊是五好青年的樣子,毫不動容。
3、海邊的曼徹斯特
如果要用一句話去描述這部影片,我可能會說:這是一部很“喪”的片,并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故事。
因為它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的。
或許是看慣了市面上大多數電影、小說等等都在給我們灌輸滿滿正能量的雞湯,我們應該勇敢面對人生,尋求自我救贖 balabala...
該影片的反雞湯讓人有一絲意外,卻變得更有真實人生的滋味。
犯過的錯誤沒有辦法彌補,對著心愛的人說錯的話沒有辦法收回,失去的東西也許一輩子都無法得回,我們最終都要抱著遺憾度過余生。
現實不是電影,沒有那么多美好的人和事幫助自己從痛苦的漩渦里走出來,很多人或許永遠都走不出來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道出生活的部分真理:
人生遺憾太多,大約占據了真實人生的一半長度,我們的前半生負責制造遺憾,后半生則負責懷抱它們。
4、海蒂和爺爺
如果說上一部影片是一部看起來很“喪”的片,這部影片的風景優美到治愈直擊人心!
干凈而純粹的阿爾卑斯山和海蒂,像油畫般一樣美麗的畫面會像魔法一樣,把你的煩惱瞬間消滅。
每當我看到她燦漫的微笑時,都會忘記她曾經歷過父母早逝,被阿姨收養5年后硬生生扔到貌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爺爺家,后來又被阿姨賣到一個貴族家庭當伴讀女童。
最喜歡是影片中那個最懂教育的奶奶,奶奶對海蒂說的話:
這段對話道理簡單卻又深刻,成長路上的我們總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取笑我們不自量力,質疑我們異想天開。
于是很多人就退縮了,而堅持追隨自己內心聲音的那個人,或許會得到鮮花和掌聲,或許什么都沒有。
但,這個過程至少能讓ta找到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
這部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的《阿爾卑斯的少女》,童話蘊藏大道理,如今再次演繹依然是打動人。
最后不得不感嘆一句,真是向往濃濃的鄉村生活呀~
5、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初刷這個故事的時候,真的不太懂李安大導演想要講述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但是細想,這就是李安。
李安從來拍的不只是故事,而是情緒,而是一個個鮮活飽滿,甚至矛盾重重,但卻是真實的人。
于是二刷,進入到比利·林恩的視角去看這場戰事,去看這個中場show,去看戰友,去看家人,去看那些想要利用他們的人,去看那些嘴上對他說著“我愛你”的人……
才發現這是一個反高潮的故事,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述方式,去告訴你戰爭給軍人帶來的心理抨擊。
有些情節很無奈,比利·林恩說:“有人來表揚你這輩子最慘的一天”。他成為英雄是因為一段戰場上舍身救隊長的視頻。
中場路途,腦海中不斷回想,那一天他為了救隊長與敵人近身肉搏,終于把敵人殺了。然后一回頭,早已中槍的隊長也已經咽氣。
比利林恩們的痛苦被大眾無恥無情地消費,沒人在乎他們在戰場上到底經歷了什么。
然而再漫長的中場休息也只是孤獨的煎熬,一旦入了軍營,就再也出不來了,也許只有戰死才是歸宿。
或許我們都知道,比利·林恩還是要回到戰場……
是他們的選擇,和他們的別無選擇。
然而就是這么復雜與矛盾,才是真實人生的寫照。
6、降臨
《降臨》改編自美國當代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語言學取勝的科幻小說,曾榮獲1998年星云獎。
影片也是采用了獨特的倒敘、插敘的結構,全片也可以視作路易斯寫給女兒hannah的一封信,從這樣的視角去看這部影片就比較好理解了。
女主角路易斯在與外星人接觸的過程中,學會了不受時間維度控制的語言交流。
于是自我意識就可以超越時間的維度,從而使自己能夠感知過去自己已有的和未來會有的“記憶”。
路易斯在能夠看到未來的記憶時知道,自己會和在一起工作的物理學家結婚,然后因為無法接受自己告知的事情而離開,自己的女兒會因為罕見的疾病早逝。
看完影片后不禁會思考一個問題問題是:我該如何帶著關于我有限一生的所有記憶生活下去?
但是女主角很明確地表達了一個很陽光積極的態度:“我預見了所有悲傷,但我依然愿意前往。”
也就是原著作者最終想要表達的宗旨:接受不可逆轉的改變。
對科幻文藝片比較感興趣的小伙伴,非常值得一看哦~
7、月光男孩
IMBD上有人說:很可能是2016年最好的電影,甚至很可能沒有之一。
這是由最私人的經歷所編寫出來的生活,影片其實就講了一個故事男孩的成長。
當看到海報的時候,絲毫不能想到,原來這個故事無關膚色和性向,而是電影故事以外超越種族與身份的人性主題。
影片的大部分情節看得真是讓人揪心,塞隆年少時克制的情緒、隱忍的表達,以及三幕之間的大量留白,導演把更多想象的空間留給了觀眾,也許就是想讓觀眾能夠感同身受。
“總有一天你要決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胡安的這一句話,成了“little”一生最為重要的啟發。
“你是誰,塞隆?”凱文面對十多年不見的朋友這么問道。
或許很多人都和凱文一樣,現在做的事情都是其他人希望你自己去做的,或許可以思考思考:你做自己了嗎?
故事的結尾,“Black”終于敢于面對自己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他不再害怕別人的眼光,只想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8、愛樂之城
最近還在熱播上映的《LALA LAND》,被稱為是今年最浪漫唯美的愛情電影。
影片中沒有強行塑造一個愛情與理想雙豐收的解決,現實得令人心碎。
和《海邊的曼徹斯特》想要表達的想法有點類似,不完美,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最終留下“我將永遠愛你,我們終將分離,我會時常想起你,在這繁星之城,倚長椅看夕陽余暉,哼一曲你我初次見面的歌。”這樣一句令人心醉的話語~
之所以喜歡這部片子,是因為每一首歌講述的都是一個關于夢想的,現實而又美好,苦澀但卻甜蜜的故事。
而影片中的歌舞讓人看著也想要隨著音樂舞動起來。
9、廢紙板拳擊手
相比于《愛樂之城》這些熱門影片 ,有部低成本小眾電影也非常不錯。
IMBD上有一句評論我很喜歡:“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你應該不會去看。”
威力是一個孤獨愚笨的流浪漢,每天麻木而重復的過著日子。
直到有一天,他的睡袋被人搶走,在垃圾桶尋找御寒物件的時候,發現了一本小女孩的日記,從此他的生活開始一點點的改變...
流浪者們把自己放逐在街頭,或許并不是生活所迫,他們輕而易舉就可以擺脫現在的生活,去救助站接受救助,或是自食其力去討一份生活,但是他們都沒有。
他們放棄了生活,只保留了生命,選擇去做一個只是活著的人,無欲且麻木。
結局威利被采訪死后是否會到天堂時,他絕望地說自己會下地獄。
最后那個日記本的主人——火災中被燒傷的女孩從馬路對面走來和威利擁抱哭泣。
這個結局很溫暖,至少有人懂他的孤獨,會給他擁抱。
這部影片把孤獨和渴望被愛的心情都表現地淋漓盡致,看著有點令人心痛,但卻讓人更想要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
是啊,我們有愛的人,也被人愛,有美食相伴,有工作相陪,我們卻還不斷地抱怨還不夠。
或許能夠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生活會不會更美好一些呢?
手帳君后記:
看完這幾部影片的介紹,你最希望哪部影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呢?還是你覺得“最佳影片”都不在此之列呢?
期待你在留言區告訴君君喲~
PS:
除了最近上映的《愛樂之城》以外,這些影片在電影天堂上都能夠找到片源了哦,大家可以自行到網絡上下載下來觀看~
PPS: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7)將于2017年2月27日09:30-12:30(今天)(北京時間)舉行,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觀看一下哦~愛你們,么么噠
文章屬于【手帳研究室】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下面留言或者后臺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