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作者史蒂芬·柯維,被《時代周刊》稱為“人類潛能大師”。
昨天分享了高效能的三個習慣,今天繼續剩下的四種習慣,分別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
雙贏思維
因為能量守恒,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很多人覺得只要我得到一部分就決定了別人會減少,所以職場上大家只會維護表面的和平,私下明爭暗斗。
然而這是一場消耗戰,明明大家都有共同利益,同一個項目大家可以合作共贏,只因很多人在環境中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思維方式,對優越感上癮,故導致無法用共贏思維獲得更多的共同利益,雖然這比單打獨斗要得到的更多。
知彼解己
高效能人士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讓溝通更加富有成效,雙方更快的達成一致。
然后自我確是溝通中的阻礙,大部分人容易犯這些毛?。?/p>
價值判斷:用寬以待己嚴以待人的雙重標準來評價別人
追根究底:為了滿足好奇心不惜打探別人的隱私,不尊重別人。
好為人師:以我是對的為前提,居高臨下的教育別人。
想當然:自信自己猜的一定正確,雖然并不知道對方的所有背景,然后毫不客觀的判斷對方動機。
雙向溝通的預設前提是尊重對方,從而容易贏得對方的好感,達成一致。
單向溝通比較自我,有些夸夸其談,這樣的溝通讓人反感,容易陷入僵局。
統合綜效
集思廣益是利用廣大群眾的智慧,善于在更大樣本的人群中找到更有效的數據,這也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
高層次的溝通即集思廣益,要知道大家思維的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更不要說很多人在一起的頭腦風暴,這會把每個人的作用最大化,發揮1+1大于2的效果。
不斷更新
社會在發展,一個不斷迭代升級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否則會被淘汰。
歌德:“以一個人的現有表現期許之,他不會有所長進。以潛能與應有的成就期許之,他就會不負所望?!?/p>
中國也早有古訓“活到老學到老”“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所以不斷的前進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對待未來我們不能坐吃山空,不能坐以待斃混日子,被社會淘汰決不是錢這么簡單的小問題,是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再也無法融入主流生活,社會上的熱點新聞你評價的不合時宜、很多工作你沒辦法上手、很多人說的話你聽不懂,這才是最可悲的下場:毫無存在感。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不管多大年紀都應該保持不斷更新自己,由內而外的。這樣才能讓自己置身于當下最熱鬧的事件當中,有事可做,體現自我價值。
以上是高效能人士的行為習慣分享,希望給你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