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想寫點東西,來表達自己。無奈自己是拖延癥重癥患者,明日復明日,昨日不再來。前幾天收拾舊物,翻出了許多收藏的書籍,但是從未真正的讀完過,實在是羞愧。翻出來了,準備重讀一番,希望充實一下自己。不要再這樣沉淪。
我翻出來的是《大學語文》。自從上了大學,語文基本就靠邊站了。更多的是學習專業書或者文學書,這里的文學書多半是小說,包括言情、玄幻等。嚴格來說,這不是語文,沉迷于其中,不過是打發時間或者一種墮落,逃避現實。你忽悠了時間,也忽悠了自己。今天重新翻開了這本書,發現里面真的有太多的東西,讓我想堅持的把它讀完。雖然里面內容很多,但是選的都是精華。
言歸正傳,今天我翻閱了傅雷先生的《家書二則》,真的很長見識。這真的是兩封非常高逼格的家書,家屬中探討的是歐洲音樂,又進一步延伸到歐洲文化,最后談論歐洲文化呵中國文化的各自特征,歐洲文化面臨的問題,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以及個人修養呵人生態度問題。不禁感嘆,原來前輩們都是這樣寫書信的。都說書信沒有太多禁忌,可以自由發揮。這也發揮的太好了。當然,這跟寫信人深厚的文化素養相關,跟這個家族的教養有關。普通人不會這樣書寫。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很少有這樣的書信了,更多的是電子郵箱,微信,QQ,MSN或者其他聯系方式。“快餐式”的聊天,炫耀的朋友圈,讓人與人之間少了份親昵與信任,多了的陌生和芥蒂。為了生活而忙碌,為了家庭而勞累,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我修養的提高,沒有更多時間和自己想要親近的在乎的人進行心靈的溝通。物欲橫行的時代,難道就是就是書信中描述的:從文藝復興以來,各種古代文化,各種不同民族,各種不同的思想感情大接觸之后,造成了近代人極其復雜的頭腦與心情。加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化,人的精神狀態愈加充滿了矛盾。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迷茫”。也許這就是根源。
我一向不是很喜歡宗教性的、說教類的文章或者節目,太過于死板,雞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但是激勵一下自己,正能量的東西是非常好的。換個方式,我就接受了。
最后引用一下文章最后的一段雞湯: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切矛盾即往前邁一步。到晚年矛盾減少,即是生命將要告終的表現。沒有矛盾的一片恬靜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真正實現的話并不是一個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