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之我見

? ? ? ?國學教育,古已有之,今又重來,復古乎,倒退乎,均不是,“溫故而知新也”。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是歷史不是憑空而生,它總承擔著承前而繼后的責任,因此,古今中外人類的每一次提升都是“溫古而知新”的結果。國學概念之大,范圍之廣,窮其一生未必能窺及一斑,然其基本原理不外乎“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陰陽平衡”三個,掌握其究竟,即可一通百通。

? ? ? ?國學內容概括起來七個字“經史子集儒道佛”,“經史子集”指國學經典文本,“儒道佛”乃三種思想,缺一不可。

? ? ? ?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有三性,一是本性、二是秉性、三是習性。佛家偏重講本性,《壇經》中六祖講“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俱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因此,本性是全世界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榮格把它叫的人類的共同意識,陽明先生把它叫做良知,這個本性只需要老師來喚醒,佛家著重告訴我們如何喚醒。第二個是秉性,它是每一個人不同的特質和能力,中國人把人概括分為木火土金水五種類型,具體到每一種類型的每一個人還有不同,所以孔老夫子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張,但對人秉性的偏重主要在道家文化中,也就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無為不是不做為,而是不妄為。對于人的秉性,老師們需要的是通過仔細觀察去發現,然后遵重其自然發展規律,好好呵護即可。第三個是習性,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行為和習慣,它需要的是規范,所以儒家文化提出了“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在社會中生活要用“禮”來約束和規范,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即指此。因此我們從事國學教育要知道去:喚醒本性,發現秉性,規范習性。

? ? ? ?那么國學教育的意義是什么呢?我認為就是:了解生命、學會生活、享受快樂!所以國學教育要以生命喚醒生命,以身教影響生活,以快樂感染快樂!所以國學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快樂的教育,它不能簡單的用知識教育的方法去教去學,希望廣大國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來做好我們的國學教育工作吧!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昨夜讀到王小波的《智慧與國學》, 不知怎么的腦洞大開,竟致于夜不能寐,直到此時腦細胞仍然活躍不止。 不管自己...
    三生石上草閱讀 380評論 0 0
  • 歲月偷偷爬上你的臉龐 淹沒了ni稚嫩的容顏 影像技術支持綜合服務商
    保時捷閱讀 281評論 1 0
  • 王安憶是用一肚子的浪漫主義創造了一個世俗的世界。她每部作品的面世,總能吸引到密集的關注與目光。她很少重復自己,并且...
    絳心閱讀 1,697評論 4 13
  • 一段獨行的時光或長短孤獨的人不畏生命空蕩可以笑的沒心沒肺也可以哭到痛的窒息殘荷缺月,粗茶淡飯以一顆恬然淡定的心對待
    MichelleLu閱讀 239評論 0 1
  • 有時候,朋友張嘴借錢時我們卻沒有辦法回絕,即使我們沒錢。 只因為,雞湯里說過在你最貧困潦倒時還愿意借錢給你的那個人...
    小阿米亮閱讀 46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