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社會性動物》一書,摘取兩小點的讀后感:
1、直言不諱似乎很容易做到,而且也很有效。為什么人們不經常這樣做呢?
2、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長大,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讓自己變得相對堅不可摧——保護性的“剛毛”。
因此,當我們受到傷害時,我們學會了不表現出來。
相反,我們學會了要么回避傷害我們的人,要么用憤怒、判斷力或嘲笑猛烈抨擊他(她),正如戈特曼所觀察到的那樣,這反過來會讓對方采取防御或反擊的態度,爭論便會升級。
當我們直言不諱的時候,可能受過了很多傷害,所以我們學會了自我保護,我們選擇了逃避或者反抗,這是每個人內心長年累月,根深蒂固形成的模式,一個人所反抗的,可能是另一個人內心隱藏的傷疤,這又會激起新一輪的反抗,是受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互相傷害,由此爭論升級。
問題的核心,永遠不在問題本身上,而在上層維度。就像一個孩子沉迷游戲,你把手機收起來,就以為解決問題,但他依然會用IPAD玩,你再收起來,他依然可能沉迷于別的東西,只有當他懂得自我約束,就算沒有人看管也不會沉迷。
逃避或者反抗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它證明了傷害依然存在,比如實驗室的倉鼠在輪子上不停的奔跑,不管多么努力依然是原地踏步,無法擺脫命運的輪回。只有找到核心——隱藏的傷疤,直面它并使它得到療愈,才能使問題在上層思維得到解決。
所以有的時候,看到自己或是有些人表現出打或逃的模式時,就要知道這是一個發現并完善自我,療愈傷疤的機會。我們很多人選擇寧愿在倉鼠之輪上掙扎,但是選擇自我療愈,就是選擇成長,這條路可以使人重獲自由,更幸福、寧靜和平和,使我們更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3、“接受者自由”
接受者自由,我把這個概念和無條件的愛一起來理解。
比如我們很容易以物換物,以情換情,在一段關系里,認為自己只要足夠的付出,百分百得對一個人好,那個人就不會離開,就會回報自己同等的付出和愛。
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問題:
在公司里,對一個人精心栽培,希望以后擔當重要職位,最后TA卻要跳槽?
在生活上,對一個人百般寬容,希望TA以后有所改進,最后卻得寸進尺?
在家庭中,對孩子悉心培育,希望TA將來出人頭地,最后卻庸篤平凡?
有沒有這樣的疑問:
我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可以...?
我付出了那么多,還不是為了你...?
我給了你... , 所以你應該...?
關鍵在于,單方面同意,用你的“努力”在他人身上交換“希望和期待”,你給一個選擇,一旦達不到,自然就會失望。
別人并沒有要求你做出這樣的公式,自然不會認同收到一,就要回饋2的想法,收到一,依然可以保持回饋2,或者不回饋的自由。
我把A面的「接受者自由」—— 對應的B面稱為「控制者交換」
為什么要交換呢?其中或許有個不愿吃虧或者有需求的念頭,我付出了什么,所以你要怎么樣,這個需求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回過頭來說,付出不是因為要自我圓滿。
我們要有一個意識是,當我們有了一個付出的選擇時,就要放下吃虧的念頭,你并不虧了什么,或者給自己下一個最壞的打算,而不是把責任之柄交到他人的手上。
所以這么理解后,控制者就不必再聲稱自己有多么的無私和偉大了,本質上還是以物換物,以情換情,又或以情換物的自私罷了。只不過是沒有達成交換過程,站在虛擬的道德制高點上抱怨而已,大多數時候不會如愿,首先這場交換并未征得同意,其次并非他人的自由選擇。
我認為無條件的愛,是真正的無私而偉大的。
無條件的愛,是自主、自愿成就他人正向生長的愛,一旦付出就自得圓滿,不求任何回報。一個人越是多的具有這種愛,就越是稱得上一個具備大愛之人。
生活中有一種愛很接近,就是父母之愛,我們常常說父母之愛是無私之愛,我大部分是認同的。但也有例外的部份,比如說:
送孩子去最好的私立學校,希望TA考取名牌大學,因為可以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嚴責罰罵,因為“家長會”使自己丟臉...
并不是說上名牌大學就是不好,成績落后就應該放之任之,而是應對行為背后的信念,是不是出于成就他人,而不是私心。
再比如說,在路上看到有個人的橙子掉了一地,你過去幫忙撿起來,但是那個人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扭頭就走了,你因此而心有不平,那么這也是一種有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就在于,這個自主行為完成即結束,沒有任何精神或物質上的期待。既不期待別人的感謝,也不期待別人的回饋。
如果這時候,別人表示了感謝,并贈送你一個橙子,那是別人在完成他的善意,應該謝謝這個“感謝”,這個“得到”,不是交換而來,而是出于自由自愿選擇的感謝而來。如此愛就流動起來,沒有時也是自得圓滿的。
有時候聽人說,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原來不理解,現在看來是在完成自我的圓滿。這樣也就達到了對內對外的和諧。
當然,自私是人的本性,有的自私無傷大雅,而有的害人害己,正因為如此,無條件的愛成了一種社會的稀缺資源,很難有一個人是全方面具備無條件的愛,那這有什么啟發呢?我有幾點理解:
1、可以讓我們把問題回歸自己,而不是他人。
2、可以使我們有更清晰的自由選擇,減少矛盾升級,增加覺醒時刻。
3、當一個人有越多的無條件的愛,會更容易幸福和成功,而且人心都是明亮的,別人可以感覺得到。
4、我們說無條件的愛,也包括對自己無條件的愛,當然這種愛是正向的,不包括損人利己的自私之愛。相信自己就是愛本身,當一個人需要通過外界的名利權情來證明自己值得愛的時候,就掉入了一個黑洞的陷阱里,永遠無法得到圓滿。
5、無條件的愛,首先要認識接受者自由、和控制者交換,放下期待的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