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ǔ yǐ),指的是車前子。古人認(rèn)為這種植物,可以治療婦女不孕和難產(chǎn)。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這首詩所描寫的情形:三五成群的已婚婦女們,在春光明媚的田野里,采著車前子(或許還唱著歌),享受著屬于她們的快樂時光。
薄言,是發(fā)語詞,無意。言,流沙河先生解釋說是“我”的一種代稱,意思也通。
采車前子,跟前面《卷耳》中提到了采蒼耳一樣,都是勞動?jì)D女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芣苢》這首詩,從頭到尾,好像也沒有說別的。看起來,好像是一句話重復(fù)了六遍。那它到底講的是啥?
重點(diǎn)就在六個動詞上。
“采”,就是取精華的部分,“采茶”、“采花”、“采蜜”,就是這個意思。了解采茶的人,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因?yàn)楹芏嗖杵罚撇璧臅r候都是選取茶樹上最嫩的茶尖兒。
“有”,甲骨文里的字形,是手中一塊肉。已經(jīng)“采過”,手中自然就“有”了。
“掇(duō)”,“拾取”的意思。今天我們口語中,依然還在高頻率使用的“拾掇拾掇”,就是出自這里。前面說“有”,現(xiàn)在是手里裝不下了,掉到地上,需要彎腰撿拾。
“捋(luō)”,五指并攏,握住條狀物向一端滑動。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手的動作變了,不再像前面那么仔細(xì)了,開始順著車前子的果穗大把大把地捋取了。我們口語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擼起袖子”的“擼”,原型應(yīng)當(dāng)就是“捋”。不過,“捋”這個字,現(xiàn)在通行的讀音是“l(fā)ǚ”。如果按照“l(fā)ǚ”來讀,原本押韻的詩,反而不太押韻了。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漢字古今發(fā)音不同的問題。
“袺(jié)”,《說文解字》里解釋說,“執(zhí)衽謂之袺”(捏住衣襟)。采了一會兒之后,手已經(jīng)裝不下,必須要拎起衣襟來盛。
“襭(xié)”,用衣襟兜起,將采到的車前子,兜在腰間。收獲不少。今天還在用的“擷取”一詞,其中的“擷”跟這里的“襭”意義相通。只是后來,“擷取”一詞,引申出了“采擇精華”之意。
這六個動詞,宛如六個手部特寫鏡頭,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采摘的婦女們勞作時的歡快情景。她們動作輕盈、熟練,先細(xì)致后匆忙,最后滿載而歸。
當(dāng)然,這首詩,還可以有別的解釋。因?yàn)槲覀儾恢啦伞捌]苢”,到底采的是“芣苢”的哪一部分,是果穗,還是嫩葉?如果是像采蒼耳那樣,以嫩芽作為食物,那這首詩的主角們,可能就不一定是已婚婦女了。
清代學(xué)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提到“芣苢”,稱“野人亦煮啖之。”也就是說,鄉(xiāng)野的窮苦人家,還是有不少人以此為食物的。春天采摘車前子嫩葉,開水燙了之后,煮成湯,味道鮮美。
因此,采摘“芣苢”,究竟是采哪一部分,又用來做什么,詩文的含義也會發(fā)生變化。具體是哪一種意思,那就是“見仁見智”、各自理解的事情了。
詩經(jīng)專題第8篇,總第00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