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第六天,感覺還不錯。
?今天在群里溝通的時候,有伙伴問到“其實我應該知道質詢的時候我應該說什么 但是對面就是不肯回答怎么辦,是不是只能靠現場抓”。在實戰層面,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不配合”的對手,我們首先要說這樣的不配合或者技巧答題是一個不建議使用的方法 第一即不利于本題整體的推進,從而降低正常比賽的可看度,其次降低了整體語言效率(一場比賽時間就那么多說務虛的話多了 真正能討論問題的時間就少了)評委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以及這種逃問題很容易讓人有依賴感,進入所謂舒適區(因為某種意義上說這真的很爽~場面不輸、不需要做很多準備、容易學會)。那么真遇到了怎么辦呢?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來此行的目的不是打倒對面而是和對面一群論證觀點,在這個前提之家我總結為這么幾個小點。
不要過多糾纏。質詢是一個很容易殺紅眼的環節,很多質詢手遇到了對面不配合的、說不明白的就很著急,希望一定要在這個問題上擊敗對面,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姿態,可是仔細想想這樣值得么?這個問題真的那么重要么?一般情況下不是的,在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在其“大喘氣” “頓一下”時候中止對面,當然如果賽制上沒有回答時間限制也可以嘗試放他說,因為通常質詢的回答是沒有提前準備完畢的 有一定的臨場性 在這時候人的語言效率會下降 話語興奮點也會變少 甚至導致很多評委聽著不知所云(視情況而定),這是不利于現場感官的。中止對面之后先嘗試總結一下對面的回答,總結不了也沒有關系,可以在問題前放出己方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并在在問題后發表自己的觀點。讓整個質詢連貫有序,并不因對面回答效果影響整場節奏。
不要強行打斷。這點不多說,但是一定要記得不要強行打斷、不要強行打斷重要事情說三辯
不懂就要問。在總結時,什么沒聽懂、什么沒弄明白、什么想再聽詳細說說的一定要大方的說出來。很多小伙伴復盤的時候都會抱怨這么幾句話“XXXX對面沒說清楚”? “我剛發現XXXX對面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在場上也有很多“對方辯友誤會了”“對方辯友我們不是這個意思”,之類的話極大的拖延了比賽效率,作為評委也很好奇“不是這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所以一旦發現什么沒聽懂、什么沒弄明白、什么想再聽詳細說說的一定要大方的說出來不要因為對面說“我們以及說過好多次了”之類的套話你們就不問(當然不懂裝懂是不行的,屬于浪費時間會適得其反),一場比賽雙方明晰自己的論點論據論證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一點也不浪費時間
總之,質詢的時候要記住再復雜的回答其實都可以總結為 ?YES /NO /no answer,所以千萬不要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