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把《寫出我心》的作者序言部分看了一下,原來我們寫文章不夠吸引人活著沒有代入感就是因為自己在寫的過程中完全是一個概述的表達。
小時候假期總是過的很快,我和小朋友們在假期中玩的很開心。我去過姥姥家,還和弟弟們們一起吃水果。
這應該就是我在以前的文字中經常寫的話術?;\統而不具體。
夏天總是伴隨著知了的叫聲。姥姥彎著腰摘地里面的西紅柿,家里面自己種的西紅柿總是不那么美觀。多半是紅色,還有一小部分是青色,大小各不相同。姥姥隨手一扔,一個拳頭大小的西紅柿跑到我的面前。
二話沒說跑進廚房,送給正在做飯的姥爺,姥爺是家里面的大廚。煎炒烹炸悶溜熬燉樣樣精通。看我拿了一個西紅柿,就不知所措了。
我用渴望的眼神看著姥爺,雙手捧著拳頭大小的西紅柿。姥爺左手拿過西紅柿,右手撥了撥的我頭說:傻孩子,再去拿兩個。
小孩子總是那么天真,讓去拿兩個就只拿兩個。來回跑了幾次,也算是為這道菜做出貢獻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小朋友總是好奇,到底哪道菜是和自己有關的。來回在桌子繞了幾個來回,卻還是不見西紅柿。
媽媽看見我在來回的走,問我在找什么?
“西紅柿”
“你先坐好,一會姥姥就拿上來了”
雙手放在雙腿上,后背挺直。眼睛不停的看著上來的菜。
“最后一道菜,火燒冰山”
歡樂的氣氛在我一聲哭泣停止了,撇著嘴說,我不要火燒冰山,要西紅柿拌白糖。
大家哈哈大笑,而我也不再哭泣,姥姥夾了一塊西紅柿給我。
“吃吃看”
“甜甜的”
吃到嘴里面才能嘗到真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