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老師-小學張老師
那年9月,小星星剛滿七周歲,便到村小學報道。
新生報道的第一天,20來個小伙伴穿著哥哥姐姐改小的舊衣服,背著奶奶和媽媽親手縫制的書包,跟著哥哥姐姐或鄰居的哥哥姐姐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有些頭發(fā)上還留著早晨燒火的柴草,有些臉上還掛著早餐留下的米粒,有些還赤著腳就跑進了學校。
上學前,每當小伙伴們犯了錯事,爸爸媽媽沒有辦法時,總會嚇唬孩子:“現在讓你小子得意,等上學了讓學校的老師來收拾你。”小伙伴們的心里有些七上八下,有些忐忑不安,總覺老師像老虎,可能會隨意懲罰孩子。
有時又興奮,心里樂意著上學可以讀書識字,做個文化人,而不是像爸爸媽媽那樣為文盲。他們想著上學可以變成比爸爸媽媽還強的人,覺得受點苦也沒關系,心里也就坦然了。
開學了。
“媽媽,我走了。”小伙伴抑制著自己的興奮,高聲招呼著媽媽。
“哦。”已經在農田里忙碌的媽媽,她正在鋤地。她直起腰來,遠遠地望著她的孩子,她想說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說,只是‘哦’一聲,她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目送著孩子的背影。她彎腰鋤了幾下地,她又想起了什么,沖著蹦蹦跳跳的孩子高喊著。
“二女子,到學校聽老師的話。”
“曉得了。”那個二女子也高聲回應著母親的話,跟著小伙伴一起奔向學校。
那時,小伙伴們要走幾里山路去上學,都是跟著同學們一起,不需要大人接送。那怕開學第一天,家長也不需要陪著孩子去。
小星星跟著鄰居的哥哥姐姐走進了學校,迎接她的是一位年輕的男老師。他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襯衣,配著一條藍色的褲子,顯得干凈而整潔。
他笑瞇瞇地站在教室門口,拿著本子和筆。
“我叫張老師,你叫什么名字?”他微微蹲下來,看著小星星的眼睛。
小星星有些怯怯地看著老師,垂下眼睛低聲說:
“我叫小星星,是天空中閃亮的星辰。”
“你的名字真好聽,我喜歡。”小星星不緊張了,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夸她名字好聽的張老師。
張老師仔細地寫下每個小伙伴的名字,不時核對著“你是燕子的燕,還是艷麗的艷?”
小伙伴們有些口齒不清,有些分不清同音字,有些也不認識自己的名字。小伙伴們互相嘻笑著,老師也笑著。小伙伴們都覺得學校的老師也并不是老虎,他比爸爸媽媽還親切呢,他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張老師。
放學時,張老師又站在教室門口,他細心地在紙條上寫下每個同學的名字,笑瞇瞇地叮囑道:
“你們要把紙條拿好,回家讓家長確認下你們的名字。這個名字很重要,它會伴隨你們一生。”
回家后,小伙伴們嘰嘰喳喳地告訴家長,張老師很親切,并沒有收拾孩子。家長們看著那寫著孩子名字的紙條,也很高興遇到一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同時又有些擔心,他是否管得住這群調皮的孩子。
上課時,張老師站在講臺前,桌上放著一盒粉筆,擺著一瓶紅墨水,瓶里插著一支蘸水筆。桌上再有一摞摞學生作業(yè)本。
張老師桌上的粉筆與紅墨水瓶,在鄉(xiāng)下孩子的眼里可是稀罕物。那時候,鄉(xiāng)下的孩子是沒有彩色的蠟筆和水彩筆,他們只有鉛筆的灰褐色和鋼筆的黑色。他們上語文和數學課,還有就是在操場里自由活動的體育課,當然也沒有美術課。
有一天,下課后,同學們蹭在講桌前,圍著老師問這問那。
“老師,粉筆為什么有彩色的?它寫的字真漂亮!”
“老師,為什么有紅墨水呢,它真好看!”
“你們想試試嗎?”張老師總是溫和地笑著,滿足同學們的心愿“來,我們上一節(jié)美術課,一起來畫畫吧!”
“老師,我們沒學過畫畫,不知道怎么畫?”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什么樣子你就照著它畫就行。”
同學們歡呼雀躍著開始了第一次美術課。粉筆有三種顏色,粉色,藍色和白色。他們一起畫著藍色的天空,粉色的太陽,粉色的小鳥,還有藍色草地上奔跑的小伙伴。女孩們穿著粉色的裙子,男孩們穿著藍色的袿子。小伙伴們的眼里不再是單調的黑白色,而是一個多彩的世界。也是從那天起,同學們愛上了美術課。
第二天,同學們又起哄,“老師,我們要上美術課。”
“好,你們把新學的語文課文和數學公式都背誦完,我們就開始上美術課。”
那一天,同學們都背得又快又好,很快就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未完待續(xù),續(xù)集關注張老師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和震驚,但是有一天他離開了他深愛的講臺,離開了我們。
后記:這是一部70年代,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們的共同記憶,農村的記憶。這也是農村正在消失的記憶。國慶節(jié)回老家,感悟很深,路修好了,房子修漂亮了,可是地荒了,人逃離了,甚至出現了無人村。
這是一部10萬字左右的散文小說,書名暫定為《鄉(xiāng)間的小星星》,已全部完稿,從今天開始連載,希望有人能喜歡。
點個喜歡??再走好嗎?讓我們這些靠寫字吃飯的人能堅持下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