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現(xiàn)在的年輕人更是心向往之,絕大部分的人也完全有能力身體力行,但是對于一個不安分的孩子來說,心里想想也就算了,真正行動起來卻是寸步難行。
作家盛慧在《外婆家》中回顧自己童年生活過的故鄉(xiāng),以及自己想方設法來一場離家出走的舉動,讀來也是非常生動有趣的。
在《世界如此遙遠》中,他記述了這樣幾件離家出走的情節(jié)。
“在這之前我們住在老屋里,老屋破敗,即使是晴天,屋子里的光線也像是茶壺里隔夜的大麥茶,灰暗、微涼,到了雨天,光線更暗,屋子便像一只黑色的木匣,祖母總是早早地點起煤油燈,窗戶在搖晃,房子在搖晃,祖母的影子也在墻壁上來回搖晃,如同皮影戲里的人物一般飄忽不定?!?/p>
作者眼前晃動的都是祖母不停地忙碌,做針線活、剝蠶豆、切豬菜、河邊淘米、生火做飯。作者不甘心被困在老屋里,總想著逃離,因此趁祖母在灶屋里忙著,便悄沒聲地拉開門,一只腳剛跨出門,祖母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站在了面前,第一次出走以失敗告終。
出走的心不死,總是要尋找機會的,第二次是幾歲的小屁孩盯住了木條窗,趁祖母在堂屋做針線活的時候,他爬上臥室的窗臺,“我先把身子塞出了木條窗,接著將腦袋塞出去……,意外發(fā)生了,我的腦袋被卡住了,出也出不得,退也退不得?!边@第二次又沒有成功。
人吃五谷雜糧,生個病就是理所當然的,祖母病重離世,生活發(fā)生了改變,一家人搬進了新修的磚瓦房。
沒有了祖母的管教,只能被父母反鎖在家里,眼看著窗外的世界人來人往,這種感覺“就像被遺棄在草叢里的一枚空空彈殼”的孩子又開始想入非非,再一次準備出走。
這一次他受了家里小狗爬進爬出的啟發(fā),“它讓我眼睛一亮,或許我可以從狗洞里出去,我俯下身子將頭伸進狗洞,然后將身子側(cè)起,慢慢地往前移動,我居然逃出來了,感覺身子滾燙,像被無數(shù)的火苗灼燒。”
可是孩子,你又能去哪里呢?他決定去離家四五里地以外的外婆家。等他歷經(jīng)鞋陷泥中,后被好心人幫忙找回;雨夜遇善良的長滿絡腮胡子的男人援手,背著他送到外婆家。而當他第二天醒來后,發(fā)現(xiàn)睡在自家的床上,原來是父親找到外婆家,將他連夜帶回的。
這孩子就是這么的不安生,離家出走的念頭像刻在骨子里一般地頑固,因此總是在觀察和尋找機會,一旦條件成熟,他就會付諸行動。
在一個冬日的晚上,去同學家里做客到很晚,在回家的路上“風過竹林,我的心像竹葉一樣顫抖,不知過了多久,村莊里的燈被風一盞盞吹滅了,只有我們家那盞燈還亮著,像父親的眼睛,我心里矛盾極了,回家吧,父親正氣上心頭,我肯定要挨一頓揍。不回家吧,我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我的腳步在煤渣路上發(fā)出輕微的摩擦聲,輕得可以聽得見我膽怯的心跳。”
他終于約上好友白皮和小頭鬼,是小頭鬼帶他倆去了一間廢棄的茅草屋,他們用稻草當床,撿樹枝和蘆葦當柴烤火。在這個漫長的夜晚,他們將火柴用完了,柴火沒有了,霜天、寒冷、饑餓……終于“我站起身來,穿上濕噠噠的鞋子,冒著被做成‘煤球’的危險回家去了。”
離家出走,浪跡天涯絕不是幾歲的孩子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畢竟對他們來說世界如此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