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理財達人、創業大神、攢錢大師的理財故事之后你是不是覺得好厲害好勵志好牛。
感嘆完之后,就沒有然后了,理財的技能也并沒有增長。
這就是為什么你看了這么多理財技巧,仍然理不好財的原因。現在這種年代,想學點東西其實很容易的,網上資料一搜一大把。理財也是一樣的,網上有很多理財技巧值得學習,我們要做的,大概就是把看到的東西整理成符合自己習慣的理財方法,同時也要去實踐,畢竟實踐出真知。
調整理財的心態和理清理財思路是很重要的,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理財方法和途徑。很多的理財達人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得到自己的理財方式,他們推薦的的一些理財方法及理財技巧也是通過一步一步探索開發出來的。但是,不管是投資還是理財方法,其實都是一種很私人的事情,地域、市場環境、以及個人條件都可能會影響理財的結果。所以理財的時候要謹記一點:形成自己的判斷,只有自己能對你的錢負責。
當我們買股票、買基金、買銀行理財、投資P2P的時候,當我們努力理財做資產配資的時候,名義上管理的是自己的資產,說到底我們只是在努力管理自己的生活,同時想辦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理財其實是對財務的規劃,所以當我們理財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有多少存款,每個月有多少凈收入,有沒有負債,錢都花在什么地方……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記賬(收入支出都要記),了解財務狀況對做出財務規劃很有利。
當你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況以及財務階段之后,才可以為下一個財務階段去奮斗,比如你要完成什么攢錢目標,你要達成多少的被動收入!
理財還是對資產的一種規劃與配置。每個人的性格年齡段都不一樣,所以對這種對資產的規劃與配置也會有所不同。所以相應的理財目標、風險偏好以及理財方式會不同。
所以當我們看到理財達人們的理財技巧理財規劃資產配置的時候,要用點心記下達人們的理財過程以及理財的年齡段以及對應的年份,然后換算成現在自己該怎么努力才能達到相應的進度。
分析自己與理財達人們的差距還有多大,然后根據達人們的一些建議作出適合自己條件的改進,每個月做一次總結,看自己改進的地方是否有用。有用就堅持,沒用就繼續改進,總有一天你會找到合適的方法。
所以不要再看看大神們的理財經驗就算了,分析經驗也是理財的一部分。
"s?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