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芋絲絲
01
淺淺快瘋了,她現在一看見親戚和長輩就本能地想躲。
好不容易回家過個年,本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誰知道比工作還累。
這些天,家里的長輩但凡有個頭疼腦熱,無一例外都來找淺淺看病。
“大侄女啊,我這個腿一到下雨天就疼,該吃啥藥啊?”
“堂孫女,你看我這手老哆嗦,是不是中風的征兆啊?”
“外甥女,老舅我最近總睡不著,能不能給我搞2片安眠藥?”
……
淺淺無奈,只能一一對他們解釋自己不是醫生。
“為啥啊,你不是在中醫藥大學念書嗎?今年畢業出來不就是醫生了嗎?”
“小叔,二爺爺,大舅,我是在中醫藥大學念書沒錯,但沒學醫。”
三人異口同聲:“那你學的啥專業啊?”
“國際經濟與貿易。”
每個人都露出一副這孩子有病的神情,關切地問:“在中醫藥學校學經濟?”
“嗯,醫藥貿易方向的國貿。”
“哎呀,可惜了,當初考了快600分吧,這么高的分數,咋不學醫呢?”
“志愿都填了臨床醫學,但沒達到分數要求,被調劑了。”
眾人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紛紛做鳥獸散。
02
每遇見一個親戚,淺淺就要解釋一遍自己的專業,問題是,這已經不是淺淺第一次解釋了。
早在前幾年,家里的這些長輩就對淺淺寄予厚望,希望她學醫歸來,能治好自己多年的頑疾,造福一方鄉鄰。
淺淺只能告訴他們自己不是醫學生,然后給他們捋一遍自己為什么沒學醫的原因。
只是下一年,他們又會忘記,然后淺淺又得挨個解釋一遍。
這種身心俱疲的感覺,已經讓淺淺絕望到懷疑人生了。
不過淺淺沒想到,更絕望的還在后頭。
今年淺淺就要畢業了,這堆親戚親身實踐了何謂人道主義關懷,紛紛對淺淺發來熱切的問候,祝愿她即將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然后,相似的歷史再次上演,淺淺又得耐著性子解釋一遍自己的專業。
由于臨近畢業,大家關心的話題又多了一個——工作。
于是,“你做不成醫生,那畢業出來做啥工作呢?”成為了他們新的關注點。
淺淺據實回答:“我現在的工作是新媒體運營。”
十八線小縣城的親戚們哪知道新媒體是個什么鬼,于是,淺淺的另一個噩夢開始了。
03
“你給我解釋解釋,新媒體運營是做什么的?”
“就是在基于網絡的新興媒體平臺上分發內容,給用戶傳遞信息。”
“媒體,那不就是記者咯?”
“不是報紙雜志那些傳統媒體,是網絡媒體,所以算不上記者。”
“什么是網絡媒體?”
“就是一些傳遞信息的網絡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給你推送的文章。”
不提微信公眾號還好,一提,淺淺簡直欲哭無淚。
“哎呀,大侄女,你運營微信公眾號啊,那你認識那個叫啥來著,嗯,張小龍吧?”
“呃……我不認識他。”
對話陷入僵局,還好,親戚總會率先打破沉默。
反正不管做什么工作,工資都是他們最關心的一點。
“那你的這個啥運營來著?”
“新媒體運營。”
“對對對,新媒體運營,工資多少?”
“看情況吧,有些人好幾萬,有些上百萬,我就幾千塊。”淺淺回答。
然后,淺淺又要深入淺出地分析一遍為什么該行業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事后,親戚們都用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告訴淺淺:“你賺那么少,還不如考個公務員。”
04
總之,淺淺一旦開始對他們解釋自己的工作,后面總有無數個問題等著淺淺去解釋。
沒辦法,后來淺淺直接懶得解釋了,對外就宣稱自己是記者。
如此一來,的確省去了很多麻煩。一說自己是記者,親戚長輩都懂了。
不過,得知淺淺的“記者”工作總加班,每月只賺幾千塊的時候,他們語重心長地勸淺淺,還是回家當個老師或者考個公務員吧!
淺淺笑著拒絕,說自己做這份工作挺開心的。
后來也不知怎么傳著傳著,淺淺就變成了他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千萬別學你林二伯家的淺淺姐,學了四年醫,放著好好的醫生不當,非去做記者,每個月那么點錢,你說當醫生隨便都月入過萬的啊。
堂弟堂妹向淺淺轉述自己爸媽說的話時,淺淺在心里嘆了口氣,合著以前的解釋都白費了!
罷了罷了,淺淺安慰自己,作為一個在中醫藥大學主修國際貿易學科,卻在畢業時選擇從事新媒體運營的應屆畢業生,遭遇雙重的職業誤會是正常的。
淺淺暗自慶幸,自己只在家呆半個月,要是像以前一樣呆2個月的話,一定會被折磨死。
05
淺淺離開了家,繼續回廣州上班。
然而,親戚朋友以她為話題的討論,遠沒有結束。
母親打電話跟她說:“不行你回家做老師吧!”
“媽,你怎么了,不是說好不干涉我的工作嗎?”
“你做這個工作,親戚朋友在背后都說你沒出息,整天在我面前炫耀自己的兒女月薪多少,你是最低的。”
淺淺跟媽媽解釋自己才剛入行,賺得少很正常。
后來2年淺淺都沒回家,一心一意運營自己的個人平臺。
找合作,接廣告,慢慢的,一個月也有小幾萬了。
06
淺淺回家看了爸媽,再度遭遇了和以前一樣的問題。
現在,淺淺根本不做解釋。
問她為什么沒當醫生,直接回“不喜歡當”。問她做什么工作,直接回“新媒體運營”。
當知道淺淺月入幾萬之后,親戚朋友都不吭聲了,接連夸她有出息。
后來,淺淺在親戚朋友口中,就變成了努力上進、孝順懂事的好女孩。
“多學學你淺淺姐,雖然沒當醫生,但靠新媒體運營照樣月入幾萬,你以后要是也有這樣的出息就好了。”
淺淺聽到這樣的話,總是置之一笑。心想著,這次我的專業他們還是沒記住,不過幸好,職業他們記住了。
聽完淺淺的傾訴,我問她:“當初他們說你沒出息的時候,生氣嗎?”
“很氣啊,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辦法,不是去和人爭論,而是用成績堵他們的嘴。”
大部分人關心的不是你的專業和工作本身,而是它們帶來的收入。
當你的職業獲得的收入足夠可觀的時候,誰還刨根問底問你到底是干啥的。
在一般人的眼中,能賺錢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如果那份工作自己不了解工作性質,證明自己也做不來,自然不會有想了解的心。
再者,問你做啥本就是想圖個樂子,當知道你過得很好的時候,在你身上找不到樂子,他們自然會換一個人。
職業誤會這種東西,沒必要解釋,越解釋越錯,別人怎樣認為就怎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