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大戰最后一場,柯潔一上來便亮刺刀,想和AlphaGo肉搏。自從去年AlphaGo與李世石大戰以來,每一場人機對戰過后,大家都喜歡研究AI下棋的路數,希望能找到破解之法。上一場比賽,柯潔拼的很兇,曾一度逼出AlphaGo的極限,這一場他希望盡早進入廝殺階段,打亂AlphaGo的陣腳,爭取在混亂中拼出一些機會來。
然而AlphaGo并沒有乖乖就范,他依舊穩如狗,反倒讓鋌而走險的柯潔撲了個空,一下子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整場棋柯潔下的非常難受,他不停的抓耳撓頭,甚至痛苦的蒙住雙眼,久久不肯抬頭。不過,他還是撐過來了,雖然他輸了比賽,他躲在后臺痛哭,然而這個20歲的少年仍然堅持下到了最后。看得出來他不愿放棄,因為他知道過了這一回,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戰勝AlphaGo了。
去年AlphaGo對李世石時,柯潔還有幾分戰勝它的把握,你可以看到當時作為解說員的柯潔,仍然能夠將雙方的思路分析的透透徹徹。而時隔一年后的今天,柯潔只能猜出它一半的思路,另一半下法,柯潔也是一臉懵逼。演播室的聶衛平將AlphaGo尊稱為阿老師,他覺得柯潔和AlphaGo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按人類定段最高九段,AlphaGo起碼有二十段。看到它下的某一步棋后,他直說:“這步棋我一輩子都想不出來。”
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柯潔幾乎沒有贏的希望。賽前,大家都知道柯潔不可能贏,但是人們懷著一份希望,總覺得柯潔哪怕能贏一盤,也是給人類挽回了一些顏面。賽后不少人為柯潔減壓,說其實這本質上不是一場人機大戰,是人機共同探尋圍棋奧秘,算是一種協作。但事實上,人們心中早已默認,柯潔就是代表人類出戰。
其實,我覺得并不需要否認這一點,柯潔就是代表人類最高水平與機器對弈的。對于16歲就登頂世界第一的天才少年來說,無論輸贏,都無損于他世界第一的名號,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他柯潔有資格和能力挑戰AlphaGo,如果他都輸了,換一個人更加不可能贏。所以柯潔根本不用在乎這些,他真正在乎的,可能是另外一些東西。
俗話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人類為了悟道,連生命都可以不要,可見它對于人類的價值有多大。特別是對于那些有技藝可循的事業而言,道可以是他們終身追尋的目標,是他們事業的精神支柱,也是這門技藝得以存立的根本。可是有一天,突然蹦出來一個高科技玩意,秒殺了一眾絕世高手,然后告訴你們童話都是騙人的,沒有啥道不道的,就是比誰能算,你們人類追求幾千年的東西,機器花個三五年就玩透了,而且你們人類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我這個水平,你說是不是很絕望?
令人絕望的還不止這些,如果你再往深一點想,假如機器繼續這么發展下去,或許不久的一天它真能碰到圍棋的天花板,如果這個天花板是人類的智力可以掌握的(比如探索出一些必勝的方法),那么這項競技也就徹底失去意義和趣味性了,能必勝的游戲還有什么意思?
如果這個天花板是人類的智力所不能掌握的,那么糟了,這一下就會讓人失去奮斗的意義。就好像明確告訴你人的生理結構決定人注定跑不贏汽車,那么人還會去和汽車賽跑嗎?不會了,頂多為了世界紀錄跑跑。然而圍棋又沒有啥世界紀錄之類的硬指標可以比較,那么只能和同時代人比比,也就是最多拿個世界第一就到頭了。而柯潔,恰恰是這樣一個站在圍棋歷史十字路口的世界第一。
如果柯潔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圍棋的天花板,他就必須借助AI技術幫他探索,目前的AI雖然遠勝人類,但還遠沒有觸到天花板。如果柯潔想進一步提高技藝,他還是必須借助AI技術學習,因為目前AI是世間最接近圍棋之神的存在。這樣一來,AI對于柯潔來說,就變得至關重要。他會不會跑去研究AI?也許不會,但他一定會去接近AI,AlphaGo不再繼續進化,他可以去接近絕藝,或許棋院也會開發出自己的AI。
無論如何,在圍棋觸到天花板之前,這個少年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這讓我不禁想起《三體》中的危機紀元,人類遇到了一個強于自己的未知,雖然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即使是做了,可能也沒有什么好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科幻小說里,將各種未知世界描繪得細致入微,頭頭是道,構建一個完美的未知世界,它能滿足我們最大的好奇心,這也成為評判科幻小說好壞的一大標準。但是在這樣一個神奇的舞臺中,如果沒有能夠扭轉乾坤的人物,那么這樣的世界或許并不能博得人們的喝彩,它可能也不算一個好的科幻。因為這樣的科幻一點都不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