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曹雪芹祖上淪為“包衣”人,就是旗人的家奴。但曹家跟的主子,是正白旗旗主多爾袞。曹家雖然不是滿族血統,但是卻屬于正白旗,所以后來的曹雪芹也算是八旗子弟。?
? ? ? 康熙年間,曹家曾紅極一時。因為曹頫在政治上賭錯了,后來遭到雍正皇帝的清洗,曹家無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衰敗之路。
? ? ?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此時曹雪芹不過是五六歲的孩子。曹家被抄家后,“蒙恩諭少留房屋,以資養贍”,曹家的家屬不久便回京居住。
? ? ? 1735年秋,乾隆帝即位,曹頫復官任內務府員外郎。至乾隆十年,朝堂又掀起了一場驚濤駭浪,曹家又被牽連了,再次被抄家問罪,這次比上次更為徹底,正如《紅樓夢》的結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 ? ? 曹雪芹少年曾經在南京及揚州生活。敦敏【愛新覺羅·敦敏(1729年—1796年),字子明,號懋齋,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愛新覺羅·阿濟格五世孫,理事官愛新覺羅·瑚玐長子。敦敏與弟愛新覺羅·敦誠與曹雪芹交好。】詩有“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殘夢憶繁華”(敦敏《贈曹雪芹》)。敦誠詩有“揚州舊夢久已絕,且著臨邛犢鼻裈”(敦誠《寄懷曹雪芹》)。
? ? ? 曹雪芹在二十幾歲以后,住京郊西山,過著貧窮但自由的生活。南京、揚州的少年生活已是過眼煙云。
? ? ? 曹雪芹從小愛好文學藝術,能詩善畫。長大后生性曠達,落拓不羈,喜歡喝酒。在北京西郊住著時,與敦敏、敦誠二人為友。敦敏能詩,有《懋齋詩鈔》,敦誠能詩文,有《四松堂集》,又有《琵琶行傳奇》一折。
? ? ? 據敦敏、敦誠的描寫,曹雪芹的性格和生活狀況是:
? ? ? 1、詩風似李賀。“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披籬樊。”(敦誠《寄懷曹雪芹》)。今曹雪芹詩只有“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樊素鬼排場”二句,見《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當年曹雪芹在瓶湖邊“槐園”,觀看敦誠作的新戲《琵琶行傳奇》,寫的一首七律的最后兩句。當時的人,贊譽曹雪芹的詩有李長吉(李賀的字)的味道。從這僅有的兩句詩來看,確實是只有曹雪芹這樣的大手筆,才能寫得出來。
? ? ? 2、高談雄辯,詼諧灑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秋天,敦誠在長城喜峰口當差。寫了《寄懷曹雪芹沾》一詩:
? ? ?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 ? ? 君又無乃將軍后,于今環堵蓬蒿屯。
? ? ? 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裈。
? ? ?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 ? ?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 ? ? 接籬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
? ? ?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
? ? ?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 ? ?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 ? ? 敦誠這首詩,說曹雪芹或許是曹操的后人,也或許是杜甫(少陵)贊揚過的唐朝曹霸將軍的子孫;說曹雪芹的文可比漢朝大才子司馬相如,詩如唐朝鬼才詩人李賀。
? ? ? 曹的妻子頗有文才似卓文君,且待客熱情,小兄弟們很愿意來曹的家里飲酒論詩;贊曹妻為曹雪芹西窗剪燭,紅袖添香,是文壇佳話。
? ? ? 曹雪芹的家雖然貧寒,卻詩友如云,他們捫手擒虱,高談雄辯,推心置腹,甚是暢快。
? ? ? 3、有傲骨,胸有塊壘。曹雪芹喜歡畫石頭,見其傲骨嶙峋。敦敏《題芹圃畫石》詩云:
? ? ?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
? ? ? 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瑰磊時。
? ? ? 敦誠詩《贈曹芹圃》,詩中說到曹雪芹貧居北京西山時的窘迫景況,全詩如下:
? ? ?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
?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 ? ? 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 阿誰買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 ? ? 4、喜歡喝酒,狂似劉伶。“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蒙誠《換曹雪芹》)“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敦誠(贈曹芹圃》)。敦誠又有《佩刀質酒歌》,寫其“秋曉遇雪芹于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余,余亦作此答之”。答詩中有“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瑯瑯。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敦誠《佩刀質酒歌》)的詩句。
? ? ? 5、生活貧窮。從下面詩句中可見一斑:“至今環堵蓬蒿屯”(敦誠《寄懷曹雪芹》)。“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若著書黃葉村”(敦誠《寄懷曹雪芹沾》)。“賣畫錢來付酒家”(敦敏)。
? ? ? 6、西郊山村所居,幽靜可愛。敦敏《贈芹圃》詩云:“碧水青山曲徑遐,薜蘿門巷足煙霞。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新愁舊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 ? ? 7、卒時當在壬午除夕(一說癸未年底,公元1763年或公元1764年)。敦誠挽詩有“孤兒渺漠魂應逐,新婦飄零目豈瞑”之句,雪芹卒時有新婦作未亡人。據敦誠《挽曹雪芹》:“四十年華付杳冥”,據張宜泉《春柳堂詩稿》:“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
? ? ? 曹雪芹在西山村居,寫作《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二十余歲動筆,直到死時僅完成八十回,此外,有些殘稿已失。八十回本完成在近四十歲時,此后,似不曾寫作。(《曹雪芹與紅樓夢》,浦江清(1904.12.26-1957.8.31),江蘇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區)人,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1926年畢業于南京東南大學,曾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與朱自清合稱“清華雙清”。)
? ? ? 裕瑞(愛新覺羅·裕瑞(1771年-1838年),字思元,清朝宗室)《棗窗閑筆》云:“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與號耳,其名不得如。曹姓,漢軍人,亦不細其隸何旗。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游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鋒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層致。”
? ? ? 又云:“余曾于程、高二人未刻《紅樓夢》版之前,見抄本一部,其措詞命意,與刻本前八十回多有不同。抄本中增處、減處、直截處、委婉處,較刻本總當,亦不知其為刪改至第幾次之本。八十回書后,惟有目錄,未有書文,目錄有大觀園抄家諸條。與刻本后四十回四美約魚等目錄,迥然不同。蓋曹雪芹于后四十回雖久蓄志全成,甫立綱領,尚未行文,時不待人矣。又聞其嘗作戲語云:若有人欲快睹我書不難,惟日以南酒燒鴨享我,即為之作書云。”
? ? ? 據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寫作《紅樓夢》,還沒寫完,就去世了。真可謂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巨大的損失。
? ? ? 曹雪芹雖滑稽詼諧,其寫作《紅樓夢》的精神是認真嚴肅的。第一回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 ? ? 《紅樓夢》一書的名稱,歷來也有許多版本:
? ? ? (1)《石頭記》。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補天所未用的一塊頑石,被一僧一道帶往世間經歷一番,把經歷刻在石頭上,故名《石頭記》。
? ? ? (2)《情僧錄》。空空道人(空空道人,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幻異人物(首見第一回)。因訪道求仙,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經過,見一大塊石頭,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詳載石頭幻形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即為《石頭記》。)檢閱抄錄之后,改為《情僧錄》,空空道人自改名為情僧。
? ? ? (3)《風月寶鑒》。東魯孔梅溪(孔梅溪(清初詩人、戲曲作家)一般指孔尚任。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作東堂),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家。)題脂硯齋有批云:“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一書,乃其弟棠村序也。”書中說,梅溪,乃棠村的影射,雪芹又號芹溪。脂本評語中亦有梅溪評。題此名說明起初計劃是一部勸人脫離情欲的書。
? ? ? (4)《金陵十二釵》。“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悼紅軒》,出自《紅樓夢》第一回,記述道:“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而后又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也許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司馬遷作《史記》,再沒有人像曹雪芹這樣以全部的深情和心血投入于一部著作的寫作。但他去世時,本書并未定稿,部分回目下的文章不完整,而且80回后的稿子也被“借閱者遺失了”)。這是為女性立傳的書。
? ? ? (5)《紅樓夢》。脂硯齋本有“至吳玉峰(吳雯(1644—1704)清代詩人,與傅山有“北傅南吳”或“二征君”之說。字天章,號蓮洋,原籍奉天遼陽,后居山西蒲州,諸生。康熙十八年試博學鴻詞,不第。游食南北,足跡幾遍天下。其詩清挺生新,自露天真,為王士禛、趙執信所賞。著有《蓮洋集》。)題曰《紅樓夢》”一句。此從第五回中寶玉夢中聽唱《紅樓夢》一套曲子而來。“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周汝昌校本《石頭記》中的原文“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金玉皆無好收場,籠括全書意旨,富貴榮華,情愛都為一夢。使人從幻境中醒悟,體味真實人生的苦味。
? ? ? (6)《金玉緣》(金玉緣,《紅樓夢》程甲本系統的一種版本,全名《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得名于《紅樓夢》中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初版為清光緒十年(1884)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習稱“王、張、姚合評本”,今名《紅樓夢》三家評本。)坊間俗稱。此一種最為俗氣。此書在坊間流行,用了三種名稱:(1)《石頭記》;(2)《紅樓夢》;(3)《金玉緣》。而《石頭記》實在是最好的,是自始至終的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