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張莉莉
昨天在商場召集小朋友分享故事繪本時,一位5歲的小女生讓我印象深刻。
剛開始邀請她時,她不大情愿,可能是看到其他聽故事的小朋友年齡較小,不屑加入。后來,我拿出了繪本開始講時,她搬上椅子過來了,滿臉期待地看著我。
其實當時,我的心里有些沒底氣,因為我分享的繪本是《好餓的小蛇》。對于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我擔心這本書不夠吸引她。
出乎我的意料,她聽得很認真,很開心的跟我互動,甚至還學起了小蛇“啊嗚啊嗚”吃東西的動作,樂得手舞足蹈。
故事講完做拓展延伸時,我問了她們一個問題:“這條小蛇睡醒后,它的肚子又該餓了,你們覺得這一次它會發現什么其他好吃的東西呢?”這個問題,我以前在家里問過女兒,她給了一個很奇妙的回答。她說小蛇會看到天上的月亮,想要乘坐宇宙飛船去吃掉它。我當時就感嘆,小朋友的想象力不容小覷。
所以這一次,我很好奇這位小朋友會想到什么好玩的東西。遺憾的是,她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蘋果”、“香蕉”、“菠蘿”、“嗯……不知道誒。”
熟悉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幾樣東西都是在書里出現過的。小朋友很積極很努力地在想,可是一直想不出其他的東西來了。
今天讀《想象力與圖畫書》這一章節,看到松居直先生寫道:圖畫書與孩子的想象力,有極密切的互動關系。豐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賦,而是經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得來,體驗愈多,想象力愈豐富。圖畫書正好能提供給幼兒更多的機會去體驗。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個女孩。我不知道她曾經的閱讀體驗是怎樣的,但看得出她喜歡聽繪本故事,我真的希望繪本能經常出現在她的生活,讓她的想象力變得更豐富。
想象力這一特殊能力,有的人將它視若珍寶,有的人對它嗤之以鼻。我當然屬于前者。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一直堅持和她親子共讀,鼓勵她想象書里展現的世界,用心去看見,感受。書讀得多了,孩子有時會說一些天馬行空的話,我也從不去否定,任由她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
曾經有朋友夸女兒想象力豐富,向我請教方法。我很真誠地給她們推薦“閱讀”,可總會收到一些質疑:“孩子那么小,她能看懂那么多的書嗎?再說上小學以后學習那么辛苦,現在還是讓她多玩玩,看書得多累!”其實,我想說,你怎么知道她能不能看懂,你怎么覺得她看書就累了呢?
我們總喜歡用成人的思維去定義孩子,覺得他應該怎么樣。而事實是,每次我帶著女兒讀繪本時,她都開心得不行。
閱讀,已經成為她每天必做的事情了。盡管她還不滿四歲。
看書累不累,其實取決于家長的態度。家長不愛閱讀,覺得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孩子會察覺到這份痛苦,自然也不會愛上閱讀。
孩子對父母天生忠誠,父母的言行觀念,年幼的孩子是絕對的擁護者。
至于那些覺得孩子還小,等孩子大一些再來談讀書問題的家長,多半是小學家長群里最焦慮的那一個。幼兒時期培養的豐富的想象力,是閱讀能力的基石。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自然會促進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養成。
有些人會覺得讀書是每個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一旦到了入學年齡,認識了字,自然也就會讀書了。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便會歸結于這孩子不努力,不用功,貪玩。
孩子們自然委屈,只能一遍遍地重復著“讀書”,讓大人們看到自己的努力。可是,當孩子們結結巴巴、專心一意地把書上的文字一個一個大聲地念出來,這樣的方式真的能讓孩子體會讀書的樂趣嗎?真的能帶領他們走進書的世界嗎?
恐怕不行。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識字只是閱讀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想想身邊的人,沒有誰不識字吧?但是他們都會讀書嗎?你心里肯定是否定的。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識字量尚淺的孩子呢?
所以,趁孩子還小,陪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吧。當你堅持去做了以后,你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改變,亦會真正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力量,幸福的力量。
很多很多年以后,你和你的孩子都將會感謝這一段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