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學 陳蕾
今天,《終身幼兒園》共讀課程進入最后一講,對米切爾·雷斯尼克教授給了學習者與老師、家長的建議做了進一步的解讀。可能,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創造力的培育并不容易,4P中的“好項目”更是可遇不可求。其實,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在發揮智慧解決各種問題,正有意無意地走向“終身幼兒園”。
先來欣賞一下我做的蛋糕吧,如果有一天我當不了老師了,我是不是可以賣賣蛋糕維持生活?還記得,第一天共讀筆記里,我提到“2010年開始自學烘焙蛋糕、面包的技能”。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已經可以把蛋糕做成我想要的樣子(如圖1),只是做到圖中這些模樣的時候,完全不需要十年,只是在一年后、兩年后、三年后……
我想,現在就回到生活中,看一看我們自己到底是如何展開日常的創造性活動的。
2010年5月12日,這是我在蛋糕之路上應該銘記的日子。因為擔心店里的蛋糕添加泡打粉、甜分太高,所以在朵外婆的建議下,我開始在微博上自學烘焙蛋糕、面包的技藝。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我感覺自己已經掌握了做蛋糕的核心技巧。于是,一切準備就緒,我打算初次嘗試。但我的第一次蛋糕是什么樣的呢?
不知道你看到圖2(上圖)的蛋糕是怎樣的感受?你可以把上下兩幅圖進行一下對比。當然,你有可能被“照騙”,因為我用模具切割了形狀,看著也是可愛的模樣。但事實上,這與網絡上一堆失敗的蛋糕沒有兩樣,就是非常典型的沒有發起來的蛋糕。不過,偉大的使命感——為孩子做出安全的蛋糕,讓我勇敢地面對失敗,去找出問題并解決它。
做過蛋糕的人都知道,蛋糕無法蓬松的原因主要在于蛋白打發,要么根本沒有打發,要么打發過頭了。于是,我把“筷子”換成了“打蛋器”,這個關鍵點得以突破。不過那會兒,我完全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烤出一個合格的蛋糕。這在糾結之時,鄰居家的媽媽送我了一個閑置小烤箱(當然,后來已經更換專業家用烤箱),體積很小,也沒有溫控,一般是用來烤熱面包片、或者烤肉、烤雞翅之類的。為此,我買了烤箱溫度計和錫紙,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烤出了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的戚風蛋糕(如圖2下圖)。
雖然,蛋糕的出爐令我驚喜,但滿桌子的碗盆卻令我頭疼。做一次蛋糕,桌上就是一個“戰場”,大大小小的碗擺得滿滿當當,結束時又要耗費大量的力氣去清洗。難道就不能少用幾個碗盆嗎?帶著問題,我又繼續“學習”之路。經過認真地研究,我發現只要兩個大盆就能夠滿足需求——一個盆打發蛋白,另一個盆依次添加混合其他材料。正是因為想要更方便,才有了這一波的改進。
可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配方。網絡上對蛋糕的制作完全不像中餐,鹽少許、糖少許,而是有著精準的刻度。有人說,蛋黃不可以混入蛋白了,不然就無法打發蛋白了,戚風蛋糕也就無法成功了;有人說,這些配方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否則會影響成品;還有人說……但是,誰沒個手抖的時候呢?一不小心,蛋黃可能就滴落到蛋白里去了,面粉多倒了幾克出來,牛奶也多了一些。還有,太甜了,難道就不能少放點糖嗎?剛開始時,我真的是恪守烘焙大神們的方子和步驟要求,不容許多一點、少一點。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網絡上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談及國外老奶奶烤蛋糕與面包的故事。具體已經記不清了,但始終記得的是,如果烤個蛋糕和面包要這么精細,那國外老奶奶怎么把它當成家常便飯呢?于是,從那一天開始,我放下了分毫不差的思想,更放松地去享受制作的過程。而事實也證明,那一點點的小誤差,并沒有對我的“作品”帶來什么影響。
生活里,我們總是在這樣的探索中,不斷去完善和改進的。當我能夠很輕松地烘焙出各種口味的戚風蛋糕時,我就開始著想做奶油蛋糕。在我眼里,奶油蛋糕就是一件“藝術品”。它完全發揮了我的繪畫能力與審美能力,從模仿到自行設計,那些頭腦里想象的模樣在我的手中慢慢變成現實。那種成就感與喜悅感,已經完全超越了蛋糕本身,甚至治愈了生活曾給予我的壓力。
宅家的日子,你的廚藝可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著。你看,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亟待挑戰的“項目”,而我們要帶上“熱情”與“游戲精神”,與家人、朋友一起努力前行。
生活如此,教學亦如此。只要我們把自己的課堂當成“項目”,不斷地迭代與改進,終有一天會讓創造力涌動在每一節課堂上,為未來的世界培養出更多的“X型學生”。更重要的是,你已經在路上,只是你還需要更有意識地去刻意練習罷了。
2019年,我為自己交了一份滿意的“作業”(詳見:《一份特別的禮物:信息化教學的創造力——盤點我的2019》)。2020年,我希望自己始終把“終身幼兒園”的理念記在心中,去打開未來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