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學習了大錘的解讀寫作法,大錘把知識分為流動型知識和固態型知識。
在大錘看來流動型知識具有普遍適用性、是可以舉一反三和產生新知的知識,是我們人生的摯友。而固態型知識屬于碎片化的知識,只是一個知識點,就像一個個離散的孤島,這些知識點無法解決問題,是我們的豬隊友。
這和羅胖的“成長型知識、靜態型知識”,李笑來的“可繁殖知識、不可繁殖知識”,霧滿攔江的“活性知識、惰性知識”都是隱藏在不同概念下的同一道理。
看到這里有人納悶了,這和文章標題有毛關系啊?
別急,通過以上,我們了解到,要學習流動型知識,那先要知道如何區分流動型知識和固態型知識,直接告訴大家。
我們每天通過手機看到的知識,比如新聞、八卦、雞湯之類的信息都屬于碎片化知識,都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些無法讓我們成長與精進的知識就屬于固態型知識。
而我們在網上或是書店里購買的書籍,一般都是成系統的,而且每本書都會至少解決一個問題,當然除了娛樂文學,也就是通俗小說之外,像工具書和開拓視野的思維方法論的書籍就屬于流動型知識。
讀書除了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固態型知識的陷阱與干擾之外,大錘還給出了7個不得不讀書的理由,一起分享給大家:
1、讀書可以提高注意力和接收信息的效率。尤其是讀紙質書,效果更佳。因為我們在手機或電腦上閱讀,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干擾,無法集中精神。相信大家對此深有體會,比如一篇超過3000字的干貨文章,大家可以讀完,但第二篇第三篇呢,就很難繼續耐住性子仔細讀完,但讀書卻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效的吸收。
2、讀書可接收系統化知識,知識一旦系統化,就可以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知識,就可以舉一反三,拿來解釋身邊的事物。
3、讀書可以美容。大家都聽過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聽過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愛過的人、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當然還有吃過的飯(微笑臉)。就像羅胖說的:如果整容改變的是一個人的骨相,減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肉相,那么讀書則改變的是一個人的皮相。
4、讀書可以健腦。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是用進廢退,越讀書越能讓人心智通明而堅固,讀書多了,人越老就會越機智。反之,大腦就會退化,很容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5、讀書可以增加人生體驗。相信這個好處,大家都明白。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身體和靈魂至少要有一個一直在路上。有些體驗,如果不讀書我們是不會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
6、讀書可增加幽默感。相信大家對此也是深有體會,身邊讀書多的人,總是特別吸引人,尤其是吸引異性。讀書多,見識廣,你很費勁才能理解的東西,人家毫不費力就能理解通透,并且光說出來還不夠,還要用多余的腦力拿來玩文字游戲,這就是幽默感。讀書增加的不只是我們的幽默感,還提升了我們的社交價值與魅力。
7、讀書可以賺錢。拋開文字知識工作者不談,讀書可提高我們的元認知能力,比如理解、思考、判斷等,元認知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礎,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都可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
小伙伴們,怎么樣,看完以上讀書的好處,是不是迫不及待就要讀書了呢。
別猶豫了,根據72小時定律,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情時,必須在72小時之內開始,否則你很可能明日復明日,直至永遠都不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