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今天和搭檔一起聊天,她和我探討一件事情,我沒有在當下,注意力我被另外一事情帶走了,結果搭檔問我說想什么,我就分享了一下,她馬上說,“你想太多了”!是啊,我感覺我也是經常會想太多了,今天來探討“想太多”。
的確,很多時候,你的煩惱都是想出來的,想這個想那個,想未來,因為對未來有不確定性,于是就產生的擔心,害怕、恐懼……
? 于是,小的來說,就會讓自己錯失當下的美好,比如你和愛人一個很美好的燭光晚餐,因為在想下個月公司的業績是不是能達成,完不成又怎么辦?擔心于是注意力不在了,你無法享受當下的美食美人,更或許,你的太太因為你的魂不守舍,認為你根本不在乎她,可能導致一場爭吵。
結果,你錯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當你想太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自己忘記的當下,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源于三個字“想太多”!。
大的來說,原本有一個機會來臨的,因為各種考慮,完全在頭腦層面去考慮問題,可能會那樣不會那樣,卻不敢往前了,人生錯失一個翻轉的機會。
為什么會想太多?
習慣性的焦慮,焦慮就是因為擔心,擔心就是害怕犯錯,也許,對自己有高的要求,過高的要求導致了害怕,或者小時候,自己有沒有做好某件事,被懲罰或付出代價的經歷。
內在不安全感,每件事情,都必須有個邏輯,一、二、三、四,OK了,才敢去做,可是你不去做,光想是想不出來的。
我們的頭腦是有很多信念造成的,這些信念,大部分是限制性的信念,比如我不可能,自我設限,我是無價值的,比如你想去面對一個機會的時候,因為內在有這個信念系統“我是無價值的”,于是你想去證明自己有價值,害怕自己的失敗導致了自己證明失敗,于是,寧愿選擇放棄。這都是頭腦的游戲!
靈性大師奧修說過:“頭腦真的很奇怪,在沒有問題的時候,它就會制造問題。”
那該怎么辦呢?
? ? 不想?我們在物質世界,還是得靠頭腦的邏輯讓我們安全的存活,
? ? 想,可以,就是別想太多了,怎么把我這個度呢
? ? ? ? 有一種方法叫覺知,通過覺知知道當下自己有沒有想太多,或者自己想的部分是不是自己內在的限制性信念,是不是過度去到了頭腦。
? ? ? ? 該想的時候想,不該想的時候完全放下自己的頭腦,全然在當下!
因此,在成長的路上,修“覺知”是第一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