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
初中階段,正在一個人生轉(zhuǎn)折關口,未來將何去何從擺在面前,要么繼續(xù)上高中,要么留一級重讀初三,再等一年,打牢基礎,升到高三,如果考不上大學,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回家種地。
對家在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大學是改變命運的一條出路,而輟學回家務農(nóng),被認為沒有出息,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務農(nóng)是實在沒辦法后的一條退路,父母勉勵孩子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的下場,就像種莊稼那樣,在田間地頭辛苦一輩子。選擇怎樣的路,改變自己的命運,都取決于自己努力學習,走過去是一片廣闊的天空。
教我們初一英語的女老師,姓吳,是一位南方人。平時穿著和打扮得非常洋氣,這可能跟她英語好有關,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吳老師和丈夫都在我們學校當老師,丈夫也是從外地來的。聽說兩個人是大學高材生,畢業(yè)后支援邊遠地區(qū)教育事業(yè),志愿分配來西部執(zhí)教。
就能力而言,吳老師和丈夫兩個人都是大學生。他先是在學校教高年級的政治課,等我們上到初三時,他從學校的教務處主任,升遷為一校之長。來年第二學期開學,代我們英語課的吳老師,當我們的班級主任。其他班級主任,一般由語文老師擔任。吳老師教英語當班主任,還是首次。
吳老師當了班主任后,整個變了一個人。上英語課的時候,她比以前更加嚴厲,管起人來更刻薄。我們也從以往對英語課的不以為然,到對她本人的抵觸,只要到上她的英語課,幾個調(diào)皮的男生在一塊策劃逃課,以示反抗她的管教。只是礙于她是校長夫人的緣故,而且以前已有兩個同學被開除,我們才不敢公開頂撞她,轉(zhuǎn)入暗中較勁,默默反抗她。
逃課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我們的叛逆,竟多么頑劣。每次精神勝利法促使下,每每自鳴得意之際,會把吳老師氣得不行,但她拿我們又沒辦法。在教室門口罰站失靈了,她叫我們到老師大辦公室,這時有其他課的老師會在旁邊袒護我們,她心里有火也不便發(fā)怒?;厝ヒ院?,我們還是故伎重演,照舊經(jīng)常逃課。
然而說實話,吳老師是我認為教過我們的最好的老師之一,對學生也是最富有責任感的一位老師??赡苁钱敯嘀魅蔚木壒?,對學生她一視同仁,嚴加管教,為學習她從不遷就,手下往往總是毫不留情。
她下午上英語課時,必須時刻保持全神貫注。下面如有哪位同學,趴在座位打瞌睡,說不定隨時會有一塊黑板擦,嗖地就會飛過去,打在后腦勺上。即使坐在最后排位置,那塊飛出的黑板擦也能百發(fā)百中。只有偶爾幾次,會打偏落到同桌女同學頭上。然后教室一個人在哭,其他人竊竊地偷笑。
期中考試,同學們最怕派到吳老師監(jiān)考,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偏偏就會她監(jiān)考,她的英語課是別的老師監(jiān)考??荚嚨谝槐殁徛曧懫鸷?,吳老師準時走進教室,胳膊里抱著牛皮紙信封裝的一摞試卷,不慌不忙地拆開密封試卷,抽出一卷卷成圓筒狀的試卷,然后從第一排發(fā)到最后一排。
開考十分鐘內(nèi)不準交卷離開考場。那次在英語考試時,班上英語課經(jīng)常逃課的一兩個男生,十分鐘一到翻扣下卷子,站起來先后走出了教室。監(jiān)考老師隨后走到課桌前,翻開卷子看答題,然后舉起卷子晃了晃,搖頭苦笑著說,這份卷子除了填寫姓名和年級班級外,幾乎一片空白。
語文、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課考試,全部是吳老師任監(jiān)考。她不像其別老師那樣,在考場上走來走去,搬來椅子坐在講臺上看書,她的眼睛好像一直吸在書上,但下面翻課本悉悉索索的響聲,有誰偷看時,她立刻從椅子上站起來,快速地走到響聲處,從抽屜里搜出了一本課本,或者抓出口袋里塞的紙條。轉(zhuǎn)身走回講臺,把沒收來的課本紙條,撂到桌面上?!澳銈儾灰诘紫峦悼矗荚嚨臅r候,不是你學習的時候,我站在講臺上面,把底下看得清清楚楚。我就看你們的頭頂,只要是誰露出了后腦勺,那就是在課桌下面偷看。”
聽她這么說,起初我們還不相信,考試過后跑到講臺上看后腦勺,看能不能如老師所說的發(fā)現(xiàn)偷看,模擬她站的位置。一個同學模仿吳老師站的姿勢,往下面看,坐在座位上的幾個同學,把手伸到抽屜下,偷看攤開在膝蓋上的書時,盡量把頭頂抬高一點,但結(jié)果就真的露出了頭頂。把書放在桌子上看,心里十分緊張,翻書時手忙腳亂,頭跟著也晃動起來。同學們經(jīng)過了后腦勺的試驗,于是對她既恨又佩服。
現(xiàn)在來看,吳老師的敬業(yè)精神,對她的學生那種恨鐵不成鋼的苛責,也只有像自己的父母對待子女那樣,才會有這么苦口婆心的投入。用誨人不倦、愛崗敬業(yè)等美譽,來比喻吳老師的教學精神,我認為都不能概括她的那種專注。正是人生中有了認真負責的老師,時時激勵著我們發(fā)奮讀書。她教學不厭其煩的耐心,讓她顯得婆婆媽媽。也正因如此,她不受同學們的歡迎,甚至反感她。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走出校園后,每每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有時候我不由地會想起吳老師,她的清高和傲慢,壓在學生身上的挑剔,近似完美主義者的思想追求。雖然她也身不由己,但能看得出來她有一顆愛心。她教我們英語課只有三年,她的言傳身教,對我或許并未構(gòu)成直接影響,但受間接影響絕對是有的。
在印象中,吳老師幾乎沒有當面表揚過誰,特意去夸獎過哪個同學。好像三年時間,她一直都在講臺上,單手后背,一手握著課本,在兩邊來回踱步。挑剔指責某個懶惰的同學,話語間不乏嘲笑和諷刺、挖苦。她越是這樣嚴厲,同學對她更是抵觸。比如每天上英語課前,吳老師的開場白,第一件事是教訓人。這種像是過堂的時間,通常會持續(xù)10分鐘以上,她指名道姓地叫起來提問,哪個人沒寫完家庭作業(yè),哪個沒背會單詞,她刨根問底,晚上干什么去了。接著輪番教訓一番,然后她才會進入正題,開始上新課。
吳老師上英語課,給同學們講人生哲理。學不好不怪你們,但不學一定是你自己不好??疾缓貌还帜銈儯珣峙驴荚嚩艞墝W習,那么就只能是自己的原因。我相信人生的天賦,相信后天的努力進取,天道酬勤,終會贏得的收獲,認定目標后永不言棄。“你們就在這好好地給我混日子吧,三年四年你們覺得時間很長是不是?我要告訴你們中間的那幾個同學,整天給我混日子,回家騙你們的爸爸媽媽,到學校瞞老師,我也不愿意管你們。別看你們每天在那里玩,那里瘋,傻乎乎的笑。這些我都也知道,別看你們那樣玩得很高興,很開心,再過兩三年以后,你們就回家去種地,整天在那放羊去,到那時候你們再后悔已經(jīng)晚了,那時候就沒有人跟你玩了。”她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菜市場里的那些白菜和蘿卜,到下午賣不出去以后,都是估堆去賣的。”
“你們恨我,我心里清楚得很,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怎么不想想,為啥我不管那些放羊的人呢,你們問過了沒有,我才不會管他們那些人的。到最后你們不要怨我沒教好你們,沒管你們。到那時,就像每天下午,菜市場里的那些白菜和蘿卜,都是估堆去賣的,不值錢白送給人家,沒人愿意多看它們一眼。”她給我們說:“如果你要選擇一條路去走,那么就要選最難的一條。”我記得吳老師常說的那句話:“就像白菜和蘿卜論估堆賣的,什么時候都是這樣?!彼脑捴钡浇裉爝€記憶猶新。為了讓吳老師的詛咒不會實現(xiàn),盡量不讓自己像估堆的白菜和蘿卜,勇敢地迎風向前,不再厭學逃課。
現(xiàn)在學校里老師不會再管得太多和太細,不會再扔黑板擦了,不會用手指戳腦門。有幾次我去校園和中小學的老師閑聊,聽到他們感慨:“現(xiàn)在學生不好教。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世界觀多樣化,自主意識的覺醒,讓老師面臨新的挑戰(zhàn)?!边@讓我心生疑惑。而聽了老師的講述后,懂得了身為老師也有自己的苦衷。
他們對我說,你看,現(xiàn)在每家只有一兩個孩子,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是家里的獨生子,父母不一定管教,不一定那么嚴厲。學校和老師要是多一點嚴格,或許會出現(xiàn)其它狀況,有些家長會到校找校長告老師。更擔心有的學生會發(fā)生意外,一些預料不到的事。看同學們寫的作文,讀老師和校長的論文,我時常在思考教書育人,比較贊同構(gòu)建“學校——家庭——家長”三位一體聯(lián)動機制,互建起良好的網(wǎng)際關系。從理論上來講,身為家長真正關心和重視孩子,應該加強自身修養(yǎng);身為老師真正用心和專注教育事業(yè),應該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涵養(yǎng),用于指導教學實踐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我手里經(jīng)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睂W生對老師如此,老師對學生也是這樣,學習從來就是相互的過程。曾經(jīng)到幾所校園聽課。老師講的最多的是理想,總覺得失之于寬乏。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中專學校同學的作文,他寫的是奶奶舔碗,作文開篇寫道:“奶奶死了,我心里禁不住有點高興?!苯又麑懀骸澳棠坛酝觑?,總是愛當著客人的面舔碗,奶奶這種動作,媽媽給奶奶說了好多次,可奶奶還是改不掉?!?/p>
小學涉獵的知識足夠以受用一生,超過大學再到研究生、博士的積累。求知的過程很像篩沙子,顆粒較大的在前面剩下來,顆粒細密的落在了后面,如果繼續(xù)用不同篩子,沙子將能繼續(xù)細分,循環(huán)往復直至精細。知識吸收的部分,能夠消化的那些才是你的,其實是優(yōu)化的過程。看老師們的教學體驗,與老師們交流教學體驗,我感受到蘊含其中的無私的愛。無論是學校和老師或家長,所有的教育最初的出發(fā)點,到最終的落腳點都將是一種愛。那種博大的愛,對自己和社會的愛,塑造寬闊的胸懷,豐富社會閱歷和知識面。這既是感化教育的動因,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結(jié)果。
《傅雷家書》這本書,讀來感人肺腑。翻譯家傅雷寫給他出國留學的兒子傅聰?shù)臅偶?,既是一本精美的散文集,同時又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啟示錄。融入字里行間的那種綿密細致,體貼入微的關愛,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心力傾注,循循善誘的啟發(fā)和引導,能有這么周到的慈父嚴母,他們愛的奉獻,奠定了子女未來的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睕]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樣一個信念在我們的教師集體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起著重大的作用?!叭魏稳巳绻荒芙逃约?,也就不能教育別人?!彼f:“有時寬容引起的震動比懲罰更強烈?!睈垡蛩固拐f:“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备郀柣f:“人才是由于對事業(yè)的熱愛而發(fā)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天才──就其本質(zhì)而論──只不過是對事業(yè),對工作的熱愛而已。”美學教育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p>
時常記起班主任吳老師,這位武漢大學的畢業(yè)生。如今早已過去了多年,她那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深刻在我的記憶中。她說這話時帶著英語的后鼻音,那副咬牙切齒的神情,總是于我歷歷在目。